[发明专利]双面动力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8761.0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邱金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金和 |
主分类号: | F03G3/08 | 分类号: | F03G3/08;F03G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动力 结构 | ||
一种双面动力结构,包括一轴杆、一转动盘、一管体组及一集能单元,该轴杆两端分别固设于一固定单元上,该转动盘呈可转动地贯设于轴杆上,该转动盘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设有一第一限位单元,一第一配重块及一第二配重块分设于该第一限位单元的两端,该第二表面设有一第二限位单元,一第三配重块及一第四配重块分设于该第二限位单元两端,该管体组呈可转动地套设于该轴杆上,并其一端分别通过一弹性单元与固定单元相连接,该管体组另一端接触该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该集能单元与该轴杆相连接,通过该管体组的转动产生动能以连动该集能单元集能,并通过该集能单元带动该转动盘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双面动力结构,尤指一种具有集能效果的双面动力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地球能源即将面临能源耗尽的危机,故而世界各国皆不断的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缓减传统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上述无论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方式来产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区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亦无法运用;而水力及地热更是要部分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是以并无法有效地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发明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集能效果的双面动力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可回收再利用的双面动力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动力结构,包括一轴杆、一转动盘、一管体组及一集能单元,该轴杆两端分别固设于一固定单元上,该转动盘呈可转动地贯设于所述轴杆上,该转动盘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对应设有一第一限位单元,一第一配重块及一第二配重块分设于该第一限位单元的两端,该第二表面对应设有一第二限位单元,一第三配重块及一第四配重块分设于该第二限位单元的两端,该管体组呈可转动地套设于该轴杆上,并该管体组一端分别通过一弹性单元与所述固定单元相连接,该管体组另一端接触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该集能单元与该轴杆相连接,通过该管体组的转动产生动能以连动该集能单元集能,并通过该集能单元带动该转动盘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所述弹性单元还包括一第一弹性体及一第二弹性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组还包括一第一轴管及一第二轴管,该第一轴管一端通过该第一弹性体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该第二轴管一端通过该第二弹性体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轴管、第二轴管的外部还分别设有一第一轴套及一第二轴套,该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呈可转动地套设于该第一轴管、第二轴管的外周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还包括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呈可移动地设于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间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二限位单元还包括一第三限位部及一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三配重块、第四配重块呈可移动地设于该第三限位部、第四限位部间的两相对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分别通过一第一蓄力件及一第二蓄力件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三配重块、第四配重块分别通过一第三蓄力件及一第四蓄力件连接于该第二表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还具有一感测器,该感测器通过一红外线感测方式感测所述管体组及转动盘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还具有一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转动盘是否正常运转。
在一实施例中,还具有一驱动单元,其对应与所述转动盘相连接以提供所述转动盘转动时的动力来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金和,未经邱金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8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