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阶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和驱动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8879.3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3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金根哲;李蕙泽;张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补偿 方法 装置 驱动 芯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灰阶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和驱动芯片,其中灰阶数据补偿方法包括:获取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根据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与区间端点对应的区间边界指令值的大小关系确定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根据系数变动值和预先存储的标准亮度指令值下的基准补偿系数补偿灰阶数据,可将亮度等级(与显示亮度指令值相对应)对Mura补偿效果的影响考虑在内,使得不同亮度等级下可以对应不完全相同的灰阶补偿系数,即使得最终得到的灰阶补偿系数与显示亮度指令值相对应,进而改善Mura补偿的效果,提升显示均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灰阶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和驱动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画面显示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通常包括多个子像素,进行画面显示时,需要向每个子像素提供对应的数据,以实现不同灰阶的显示。由于材料工艺等原因会有部分产品出现画面显示亮度不均(Mura)现象。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包括相机的Demura设备来补偿Mura。
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对显示面板亮度进行调节后Mura补偿效果较差,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灰阶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和驱动芯片,以实现对显示面板进行亮度调节时仍可具有良好的Mura补偿效果,进而提升显示均一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灰阶数据补偿方法,包括:
获取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其中最小显示亮度指令值至最大显示亮度指令值至少划分为两个区间;
根据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与区间端点对应的区间边界指令值的大小关系确定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其中系数变动值为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目标灰阶补偿系数与标准亮度指令值下的基准补偿系数的差异值;
根据系数变动值和预先存储的标准亮度指令值下的基准补偿系数补偿灰阶数据。
可选的,根据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与区间端点对应的区间边界指令值的大小关系确定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包括:
比较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与区间边界指令值,若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等于区间边界指令值,将预先存储的与区间边界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确定为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
可选的,根据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与区间端点对应的区间边界指令值的大小关系确定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还包括:
若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大于第一区间边界指令值且小于第二区间边界指令值,根据预先存储的与第一区间边界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和第二区间边界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采用插值法计算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
其中,第一区间边界指令值和第二区间边界指令值分别为同一区间的两个区间边界指令值。
可选的,若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大于第一区间边界指令值且小于第二区间边界指令值,根据预先存储的与第一区间边界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和第二区间边界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采用插值法计算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包括:
若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大于第一区间边界指令值且小于第二区间边界指令值,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输入的显示亮度指令值对应的系数变动值:
Coefficientx=Coefficient[n-1]*(Now DBV-TH[k])/(TH[k-1]-TH[k])+Coefficient[n]*(Now DBV-TH[k-1])/(TH[k]-TH[k-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8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高频振动切割工具
- 下一篇:多级净水集成装置及应用其的燃气热水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