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显示屏用盖板粘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9285.4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9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G09F9/00;G09F21/04;B32B17/06;B32B7/12;B32B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练逸夫;尚枝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显示屏 盖板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用盖板粘接结构包括盖板、TFT模组、第一双组份硅系胶层、第二双组份硅系胶层及安装框,通过双组份硅系胶固定盖板,增加盖板与安装框之间的耐温度冲击及机械振动,使得机械冲击的可靠性高。第二双组份硅系胶层将TFT模组固定在安装框上,双组份硅系软胶能在常温下及合理工艺时间内实现可靠粘接,并且双组份硅系胶的耐候性好,以保证车载产品‑40℃~+95℃可靠固定,双组份硅系软胶具备良好柔性,可有效消除各零件尺寸误差累计导致的装配误差,以及打螺丝固定因扭矩差异、变形引入的内应力,避免低漏光恶化问题。兼顾显示屏窄黑边框需求、固定可靠性需求、防低漏光需求、低成本需求、设计灵活需求及制造自动化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用盖板粘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座舱越来越受到汽车OEM和用户的青睐。用户越来越追求汽车仪表、导航显示屏、空调触摸/显示屏在熄屏状态下盖板(CoverLens)的外观窄边框一体黑效果;追求显示屏低漏光(Mura);追求盖板的固定高可靠性、高耐候性。
然而,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要实现外观窄边框一体黑效果,会造成周边空间过窄,传统双面胶带粘贴面积过小,盖板的固定强度不够的问题。
其次,传统的固定方式是通过打螺丝将显示屏模组固定到塑胶前框或钣金支架上,会引入机械内应力,恶化显示屏的漏光,无法达到低漏光要求。
再者,现在车载仪表、导航显示屏,需要实现盖板的固定高可靠性、高耐候性,还有另一种传统的固定方式为双面胶带粘贴,然而其也难以克服温度冲击、机械冲击造成盖板局部开裂、翘起等问题,无法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最后,显示屏的尺寸追求越来越大,传统双面胶带物料本身成本高。且传统双面胶带粘贴人工成本也高。传统双面胶带粘贴已越来越不适应自动化的需要。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用盖板粘接结构。
一种车载显示屏用盖板粘接结构,包括盖板、TFT模组、第一双组份硅系胶层、第二双组份硅系胶层及安装框,所述TFT模组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第一粘接区及第二粘接区,所述第一双组份硅系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区上,所述第二双组份硅系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区上,所述第一双组份硅系胶层与所述盖板相粘接,所述第二双组份硅系胶层与所述TFT模组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面相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环绕所述第二粘接区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于所述第一粘接区上设置有第一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上设置有菱形纹,所述第一双组份硅系胶层粘接于所述菱形纹上;
所述安装框于所述第二粘接区上设置有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二粘接面上设置有蜂窝纹,所述第二双组份硅系胶层粘接于所述蜂窝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为钢化玻璃盖板或复合板材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双组份硅系胶层的厚度范围为 0.3mm-0.7mm;
第二双组份硅系胶层的厚度范围为0.5mm-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TFT模组包括显示屏及背光板,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背光板上,所述显示屏及所述背光板分别与所述盖板相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TFT模组还包括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胶层于所述盖板粘接,所述背光板通过所述第二胶层于所述盖板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为OCA光学胶层,所述第二胶层OCA 光学胶层或双面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9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