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9607.5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卓兰;郭楠;郭雄;刘洋;李孟良;杨宏;韩丽;张弛;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9/40;H04W12/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专利中心 11215 | 代理人: | 周玄;李智婧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车辆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请求接入车联网的车辆进行身份认证;实时接收接入设备数据,基于接入设备环境参数进行抽样检测;基于车辆状态和接入设备的可信度使用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车辆控制。本发明能够在车辆的不同通信方式下均能够进行有效的认证,基于接入设备环境的抽样检测能够在考虑设备环境这个固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区分性使用和接入设备可信设置,从而后续能够对信息进行分类鉴别使用,根据车辆控制状态进行软硬件控制及其资源的调整,从而使得信息的使用、软硬件资源能够随着车辆控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在车联网环境下在保障信息的有效使用的前提下,发挥车辆本身的最大使用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车联网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提高交通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因此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配置了车联网,使得汽车可以通过车联网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进而实现更多的网络功能。车联网中包括感知层,感知层包括多种传感器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其中,传感器包括车载传感器和路侧传感器。感知层是车联网的神经末梢,是信息的来源。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运输物品的相关信息、交通状态信息、道路环境信息等。车辆通过安装的车载单元与其他车辆或者固定设施进行通信,从而获取其他车辆感知的信息,或者来自车辆计算中心的信息。车辆计算中心获取车辆信息、路侧单元感知的信息、地图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然后将其汇总以对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管理模块、紧急事故处理模块、动态交通诱导模块、停车诱导模块等。在进行信息汇总的同时,车辆之间的位置和时间都是随时变化的,同时车辆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来自于其他车辆或者路侧固定设施的,信息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车辆控制存在很大的挑战;本发明能够在车辆的不同通信方式下均能够进行有效的认证,基于接入设备环境的抽样检测能够在考虑设备环境这个固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区分性使用和接入设备可信设置,从而后续能够对信息进行分类鉴别使用,根据车辆控制状态进行软硬件控制及其资源的调整,从而使得信息的使用、软硬件资源能够随着车辆控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在车联网环境下在保障信息的有效使用的前提下,发挥车辆本身的最大使用效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含:
步骤S1:对请求接入车联网的车辆进行身份认证;
步骤S2:实时接收接入设备数据,基于接入设备环境参数进行抽样检测;
步骤S3:基于车辆状态和接入设备的可信度使用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车辆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根据车辆的网络连接方式确定认证方式,基于所确定的认证方式进行身份认证,允许通过身份认证的车辆和车联网交换信息;
所述步骤S2具体为:接入设备接收车辆发送的数据请求,发送所请求的数据给车辆,基于接入设备环境参数的抽样性的检测所述数据是否可信,基于检测结果保持或者修改接入设备的可信度;
所述步骤S3具体为:基于接入设备的可信度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存储,进行数据的融合,并基于融合后的数据进行车辆控制。
进一步的,车辆收到的信息来自于汽车计算中心、路侧设备和/或其它车辆。
进一步的,车辆标识为车辆在车联网中的统一标识,所述车辆标识和车辆的硬件标识不同。
进一步的,车辆状态为车辆的自动驾驶等级、车辆的行驶速度、路况、驾驶时间段等中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进一步的,根据车辆的网络连接方式确定认证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96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