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电一体式自供能位置传感装置及流体流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9867.2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7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安杰;蒋涛;王子铭;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7/02 | 分类号: | G01B7/02;G01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卢志娟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体式 自供 位置 传感 装置 流体 流量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式自供能位置传感装置及流体流量传感器,包括:磁性浮子部,能够随液位或被测物体位置的变化而运动;位置感应部,包括沿磁性浮子部运动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单元,感应单元包括磁性转动件、设置于磁性转动件上的带电件及设置于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磁性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一标识区;磁性浮子部运动时,靠近磁性浮子部的磁性转动件能够在磁吸作用下绕自身的轴向转动,随磁性转动件的转动,第一标识区相对于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且带电件翻转而与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的距离发生变化,使得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产生电信号。兼具机械传感器和电子传感器的优点,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一致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式自供能位置传感装置及流体流量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传感器要求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机械式传感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仍然被广泛采用。但是工业自动控制大多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因此在许多场合为了使机械系统兼具机械传感器的可靠性同时具有信号远程传输的能力,一般在系统中同时装配两种独立的传感器。
机械传感器可以从外观判断故障并且故障率极低,而电子传感器无法从外观判断故障,因此当电子传感器出现读数异常时,机械传感器便成了确定电子传感器是否存在故障的有利保障。
然而,两套传感器的引入会导致读数不统一,系统复杂度提高,以及维护难度加大,安装成本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式自供能位置传感装置及流体流量传感器,以解决现有的传感器结构复杂度高,维护难度大,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机电一体式自供能位置传感装置,包括:磁性浮子部,能够随液位或被测物体位置的变化而运动;位置感应部,包括沿磁性浮子部运动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单元,感应单元包括磁性转动件、设置于磁性转动件上的带电件及设置于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磁性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一标识区;磁性浮子部运动时,靠近磁性浮子部的磁性转动件能够在磁吸作用下绕自身的轴向转动,随磁性转动件的转动,第一标识区相对于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且带电件翻转而与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的距离发生变化,使得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产生电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感应单元的磁性转动件第一侧的电极件相互电性连接,多个感应单元的磁性转动件第二侧的电极件相互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极件设置于磁性转动件轴向的两侧,带电件位于磁性转动件轴向两侧的电极件之间,随磁性转动件的转动,带电件绕磁性转动件的轴向翻转而与磁性转动件轴向两侧的电极件的距离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感应单元设置于壳体内,磁性转动件通过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极件通过连接槽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磁性转动件两侧的电极件相对于磁性转动件的轴向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带电件设置于磁性转动件上,且带电件与第一标识区分别位于磁性转动件对立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磁性转动件上还设置有第二标识区,第二标识区与第一标识区相对于磁性转动件的轴向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带电件的材料为驻极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带电件的材料与电极件的材料的带电极性相反;或者,带电件的材料与电极件的材料的带电极性相同且存在强弱差别。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流体流量传感器,包括如前述的机电一体式自供能位置传感装置,其中,磁性浮子部设置于流体管道或流体腔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未经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9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真时钟产生方法及相关产品
- 下一篇:风道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