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0125.1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7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宝;严清波;黄添鸟;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18/08;C08F222/20;C08F222/14;C08F220/18;G02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尹慧晶 |
地址: | 2262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射率 1.50 变色 树脂 镜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包含树脂单体、光致变色有机物质、引发剂、抗氧剂和光稳定剂,其质量比为100:0.01~0.1:1~10:0.1~0.9:0.1~0.9;其中,树脂单体为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和四官能团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0~80:10~50:10~50;所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折射率Nd小于等于1.42,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和四官能团丙烯酸酯的折射率Nd小于等于1.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含树脂单体、光致变色有机物质、引发剂、抗氧剂和光稳定剂,其质量比为100:0.01~0.08:1~5:0.1~0.5:0.1~0.5;其中,树脂单体为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和四官能团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30~60:20~40:2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甲基月桂酸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官能团丙烯酸酯为聚乙二醇(甲基)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戊二醇(甲基)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官能团丙烯酸酯为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五丙烯酸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有机物质为螺吡喃类和螺噁嗪类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引发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氮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N,N’-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肼、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辛醇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的光稳定剂为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S-三嗅-2,4-双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率1.50的光致变色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将树脂单体、光致变色有机物质、引发剂、抗氧剂和光稳定剂按比例称量后混合均匀;
(2)浇料:把步骤(1)混合均匀的料经过过滤器注入玻璃模具中密封;
(3)第一次热固化:设定初始温度30~35℃,1h升温至 35~40℃,1h升温至40~45℃,保温6h后,6.5h升温至50~55℃,保温1h后2.5h升温至85~95℃,保温2h后,1h降至70~50℃;
(4)开模、车边、清洗;
(5)第二次热固化:温度为100℃,时间为2h进行第二次热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01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