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远光灯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联网模块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0730.9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4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冯伟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远光灯 状态 控制 方法 装置 联网 模块 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远光灯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联网模块处理系统,状态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本车的状态信息确定远光灯的照明覆盖区域;接收由各个目标对象广播的V2X报文;基于V2X报文确定各个目标对象与本车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从所有目标对象中筛选出关联对象;根据关联对象与本车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关联对象的V2X报文,确定关联对象的位置中心点和位置边缘点;若关联对象的位置中心点和位置边缘点落入远光灯的照明覆盖区域,则从本车远光灯切换至本车近光灯。本技术方案结合考虑了关联对象的位置中心点和位置边缘点,因此能更精确地判定本车远光灯是否对关联对象造成影响,进而关闭远光灯,从而使得路面的所有驾驶人员获得更好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远光灯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联网模块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汽车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随着车辆远光灯的亮度不断提升,车辆远光灯对路面的光线影响和道路参与者(包括行人、其他车辆等)的视觉伤害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话题。在当前状态下,行业中并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来遏制车辆远光灯对路面参与者产生的以下影响:
1)车辆远光灯照射对向车辆,导致驾驶员视觉出现“亮斑”效应,导致驾驶员无法有效观察路面情况,产生驾驶决策风险。
2)车辆远光灯对行人的直接照射,可能对行人产生视觉伤害,可能引发永久视力损伤。
3)车辆远光灯对同向前车造成“亮斑”效应,导致前车驾驶员的后视镜出现眩光,无法有效观察后端周边车辆情况,产生驾驶决策风险。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解决方案是:车辆通过支持“远光自动控制”功能来实现响应的自动远光灯控制,其原理是:利用车辆内的后视镜部位的摄像头侦测到前方行驶的车辆,探测范围可达几十到几百米。如果摄像头检测到对面有来车,则系统就会有选择性地关闭远光灯,让光束避开对面车辆,切换到近光,当前方没有车辆时再切换回远光。
但是该解决方案有如下缺点:
(1)该方案并没有行业统一标准,也并非车辆标配,该设备需要与车辆内部电子深度融合,由于不同车厂不提供车型设计架构差异极大,不仅开发定制性强,而且失效率高,故具备该功能的车辆上路较少,对道路上实际光源控制效果有限。
(2)该方案成本较昂贵,且受限于摄像头的分辨率以及夜间暗光环境下物体难以识别的问题,可能无法精确识别如行人或者动物等等,存在较多误切换。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车辆通过车辆间的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与万物之间的通信)技术接收到远车的运动数据报文,通过比较远车和本车的距离是否落入安全距离范围内,以及通过判定远车的航向是否和本车航向有交点来判断控制本车的远光灯系统切换到近光灯照明,来实现远光灯自动避让的效果。但是,目前这些基于V2X通信的控制方法只是简单的对车辆位置以及车辆的航向与本车进行计算判断,误差较大,由于车辆实际尺寸因素,而计算时只考虑车辆中心点,难以确保实际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远光灯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联网模块处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V2X通信对远光灯的开关控制方法误差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远光灯的状态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本车的状态信息确定本车远光灯的照明覆盖区域;接收由各个目标对象广播的V2X报文;基于接收到的所述V2X报文确定各个目标对象与所述本车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从所有目标对象中筛选出关联对象;根据所述关联对象与所述本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关联对象的V2X报文,确定所述关联对象的位置中心点和与所述位置关系对应的位置边缘点;若所述关联对象的所述位置中心点或所述位置边缘点落入所述本车远光灯的照明覆盖区域,则从所述本车远光灯切换至本车近光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07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