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1282.4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许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顺良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8;E02D5/52;E02D3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赵洁修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建筑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空心部、实心部以及预埋管,空心部的内部中空并围设形成芯槽,空心部连接于实心部;预埋管设置在实心部内,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实心部背离空心部的端部。预埋管的设置提高了实心部处的强度,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相对于实心桩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实心部的端部,一方面使得实心部端部的承力能力大幅提高,避免实心部端部的混凝土受力后脱落;另一方面,便于与外部钢筋连接,尤其是当预制建筑结构与承台连接时,可以增加承台中的配筋率,增加承台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技术领域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通常在工厂中制作好预制建筑结构,然后将预制建筑结构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现有的预制建筑结构多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但实心结构存在重量过大不易运输、原材料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空心结构虽然能够节省原材料,但其抗震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无法保证。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既能够减轻重量、节省原料,又能够保证其抗震力学性能及耐久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空心部、实心部以及预埋管,所述空心部的内部中空并围设形成芯槽,所述空心部连接于所述实心部;所述预埋管设置在所述实心部内,所述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实心部背离所述空心部的端部。
本发明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中的桩体包括实心部和空心部,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减轻了重量,节省了制作成本;同时,将预制建筑结构埋入地下时只需要将实心部分位于基础以下地震波出现频率最高的深度区域(基础以下一般2米至15米),就能够保证预制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预制建筑结构在服役时的可靠性。此外,预埋管的设置提高了实心部处的强度,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相对于实心桩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实心部的端部,一方面使得实心部端部的承力能力大幅提高,避免实心部端部的混凝土受力后脱落;另一方面,便于与外部钢筋连接,尤其是当预制建筑结构与承台连接时,可以增加承台中的配筋率,增加承台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端部为中空状,用于连接外部钢筋。
如此设置,便于外部钢筋插入预埋管的端部,并采用焊接、胶接等方法固定,固定方法简单,便于现场施工,成本低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端部设有内螺纹,用于连接外部钢筋。
如此设置,当外部钢筋具有外螺纹时,能够迅速地与预埋管端部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连接方式简便,连接后强度较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内部中空,所述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实心部背离所述空心部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芯槽相连通。
如此设置,预埋管与芯槽连通后,能够起到排水的作用。当预制桩打入或压入地下时,地基土中的急剧升压的孔隙水,便能顺畅地渗入芯槽及预埋管中,可以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地面,桩体周围地基中的孔隙水又能陆续渗入到桩体的空洞中,当水面升高到地面附近,再进行排水,排水后桩体周围的地基土会紧紧抱住桩身,提高预制建筑结构与地基土的结合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沿所述预制建筑结构的轴向设置。
如此设置,既能够较好地承担竖直方向的力,又能够以较短的路径将地下水排出,并且加工成型简便,易于生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直径为10mm至100mm。
如此设置,预埋管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并且能够减少混凝土用量以减少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顺良,未经许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12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淋浴废水即时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清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