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力感知的车流量监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1925.5 | 申请日: | 2020-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1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秦岭;吴昭苇;黄庆;杜艳阳;吴江;李佳慧;吴恋;罗资润;陈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2 | 分类号: | G08G1/02;G08G1/04;G08G1/042;G08G1/06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力 感知 车流量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力感知的车流量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云平台数据管理系统、锂电池模块和设置在井盖上的智能井盖模块;所述锂电池模块与智能井盖模块连接并为智能井盖模块提供电能;所述智能井盖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途径井盖的汽车车流量数据RX,所述云平台数据管理系统用于记录车流量数据RX。本发明应用于遍布城市道路的市政井盖系统,通过在线检测车流量,实时分析数据,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构建交通大数据立体网络,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大数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压力感知的车流量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升高,城市交通压力增加。近年来智慧交通对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找到了许多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智慧交通的数据来源比较单一,成本较高,无法有效引导和疏通车辆,特别是在车流量高峰期,依然会造成局部道路的拥堵。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力感知的车流量监测系统和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设计一种基于压力感知的车流量监测系统,包括云平台数据管理系统、锂电池模块和设置在井盖上的智能井盖模块;所述锂电池模块与智能井盖模块连接并为智能井盖模块提供电能;所述智能井盖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途径井盖的汽车车流量数据RX,所述云平台数据管理系统用于记录车流量数据RX。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智能井盖模块包括智能井盖电路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压力传感器模块和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其中,所述智能井盖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无线通讯模块、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压力传感器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云平台数据管理系统中设置有日常数据记录模块。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智能井盖电路控制模块选用STM32F103C8T6集成控制芯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选用BC95-B8物联网通讯芯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力传感器模块由HX711AD转换芯片以及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HX711AD转换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HX711AD转换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智能井盖电路控制模块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车流量监测系统的车流量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井盖闭合的状态下,当车辆压过井盖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模块产生信号P、超声波传感器模块产生信号U,所述智能井盖电路控制模块分别接收压力传感器模块产生的信号P、超声波传感器模块产生的信号U和无线通讯模块的通讯控制信号T并进行处理得到车流量数据RX,然后将车流量数据RX发送至所述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所述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接收到车流量数据RX并进行数据打包,将打包好的车流量数据RX通过射频天线发送给所述云平台数据管理系统。
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模块产生信号P并将信号P进行转换和解析得到压力数据,超声波传感器模块接收到回波并产生信号U,如果压力数据小于预设阈值,则所述压力传感器模块不将压力数据反馈给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不将信号U反馈给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如果压力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所述压力传感器模块将压力数据反馈给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将信号U反馈给智能井盖物联网通讯模块。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应用于遍布城市道路的市政井盖系统,通过在线检测车流量,实时分析数据,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构建交通大数据立体网络,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大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1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