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消防设施智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3338.X | 申请日: | 2020-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3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鸿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B08B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3 | 代理人: | 李伊宁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建筑 消防设施 智能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消防设施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摄像机本体,摄像机本体设于一壳体内,壳体内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安装腔的上侧且位于前端处铰接有一用于对摄像机本体的镜头进行擦拭的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包括移动块,移动块上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沿前后方向设有丝杆,丝杆由一固定在移动块上的第一电机驱动,收纳槽内对称设有两块铰接块,两块铰接块上共同铰接有铰接升降连杆,铰接升降连杆包括相互铰接的外铰接杆和内铰接杆,内铰接杆上均匀布设有朝向摄像机本体镜头设置的毛刷。通过上述构造,使清洁机构能够对摄像机本体的镜头进行刷扫,使镜头上的灰尘得到清洁,保证监测画面的清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消防设施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消防设施指建(构)筑物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用于防范和扑救建(构)筑物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常用的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等。它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建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灭火系统,另一类为安全疏散系统。由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来操作控制、维修保养,使建筑消防设施始终处于完好有效的状态,保证建筑物的消防安全。
建筑物内诸多的建筑消防设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于是就需要完善的集中和自动化管理。目前,通常采用基于物联网的监控系统来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综合管理、调度、监视、操作和控制,并达到节能的目的,利用摄像机对建筑消防设施所处的环境进行检测,并通过录像机记录下来,能够积极有效的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但由于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会导致摄像机的镜头会落灰,导致摄像画面模糊,从而造成无法拍摄到正常的视频的后果,并且,摄像机通常架设在高处,导致检修人员检修时存在着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消防设施智能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消防设施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摄像机本体,摄像机本体设于一壳体内,壳体内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安装腔的上侧且位于前端处铰接有一用于对摄像机本体的镜头进行擦拭的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包括移动块,移动块上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沿前后方向设有丝杆,丝杆由一固定在移动块上的第一电机驱动,收纳槽内对称设有两块铰接块,两块铰接块上共同铰接有铰接升降连杆,铰接升降连杆包括相互铰接的外铰接杆和内铰接杆,内铰接杆上均匀布设有朝向摄像机本体镜头设置的毛刷。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清洁机构的设置,使得清洁机构能够位于对摄像机本体的镜头前对镜头上的灰尘等进行刷扫,较佳地防止摄像机本体拍摄的监控画面模糊;其中,移动块、收纳槽、丝杆、铰接块和铰接升降连杆的设置,由于丝杆上的螺纹对称反向设置,使第一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时能够带动两块铰接块在收纳槽内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带动铰接升降连杆能够伸出于收纳槽或收纳于收纳槽内,由于内铰接杆上设置有朝向摄像机本体镜头设置的毛刷,使毛刷在铰接升降连杆伸缩的过程中带动毛刷对摄像机本体镜头进行刷扫使其得到清洁;本发明通过上述的构造,使清洁机构能够对摄像机本体的镜头进行刷扫,使镜头上的灰尘得到清洁,保证监测画面的清晰。
作为优选,安装腔内沿左右方向设有导杆,导杆内设有一端开口的移动腔,移动腔的侧壁上沿左右方向相对设有限位滑槽,移动腔内通过第一弹簧设有挡块,挡块的端部伸出对应限位滑槽设置;移动块上设有供导杆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截面呈圆形且供挡块伸入的转动槽,壳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驱动移动块移动的气缸,气缸的伸缩杆伸入移动腔内且与挡块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鸿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鸿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33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