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碳纳米管碳壳包覆的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3902.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聂平;赵翠梅;芮秉龙;常立民;徐天昊;薛向欣;王海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李泉宏 |
地址: | 136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管碳壳包覆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碳纳米管碳壳包覆的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硅碳材料存在包覆不均匀,石墨化程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中硅被包覆在长满碳纳米管的多面体碳壳中,其制备方法是:以六水硝酸钴,二甲基咪唑为原料,硅作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在室温的条件下经过24h反应得到硅‑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将得到的前驱体在600‑900℃的氩氢混合气氛下处理3.5h,得到碳纳米管修饰的硅碳负极材料,产物包覆效果好,并且展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此材料结构中的表面碳层有效抑制了硅的体积膨胀,碳层表面的碳纳米管构建了三维导电网络,改善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纳米管修饰的碳多面体包覆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愈发迫切。但是传统的化石能源储量有限,而且无节制的使用化石能源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所以近年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利用最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形式,这些能源获取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却有地域局限性,能源供给也不连续稳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同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高的工作电压,是当今最主要的储能设备,应用广泛。和传统的铅蓄电池相比较,锂离子电池无记忆效应、自放电低、维护成本低、环境友好,优势明显。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隔膜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负极材料对于整个电池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锡基材料及硅基材料等几种。相比于其他几种材料,硅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 g-1),而且制备成本低,储量丰富、环境友好,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但是硅材料也存在问题。由于硅的各向异性,在充放电放过程中,硅会发生较大的体积膨胀(大约为300%)导致电极结构发生坍塌,与电解液形成不稳定的SEI膜导致容量急剧衰减,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展开了大量工作。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硅的结构(纳米硅,介孔硅,二维硅纳米片)或者用碳包覆(对包覆碳层进行掺杂,或构建特殊结构如西瓜结构、石榴结构等)形成硅碳材料都可以改善硅负极的电池性能。但就整体性能而言,通过形成硅碳材料、利用表面包覆的碳层来限制硅体积膨胀,对提高硅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更为有效。既然硅碳材料是解决硅体积膨胀的最佳途经,所以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制备高质量硅碳材料。然而现有技术制备的硅碳材料存在包覆不均匀,石墨化程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纳米管修饰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且环境友好,可以大规模生产。本发明提供的碳纳米管修饰硅负极材料能够有效的限制硅的体积膨胀,同时表面的碳纳米管,能够构建一种三维的导电网络,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电性。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碳纳米管修饰的硅碳负极材料,尺寸为纳米级,碳包覆在硅的表面,限制了锂离子脱嵌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同时表面的碳纳米管可以提高硅的电子电导,制备过程中残留在体系中的钴也可以提供高的导电性。
碳纳米管修饰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将1.64-1.97g的二甲基咪唑和1.245-1.76g的六水硝酸钴分别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和20ml甲醇中。
步骤(2)将50.0mg粒径为100nm的硅粉加入上述溶有六水硝酸钴中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待硅粉均匀分散在混合液中,然后将溶有二甲基咪唑的混合溶液加入,静置24h,离心干燥收集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师范大学,未经吉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39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