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玻璃膜去除功能的粉煤灰资源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4083.9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2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金富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富烈 |
主分类号: | C04B20/04 | 分类号: | C04B20/04;C04B18/08;C04B7/26;C04B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玻璃 去除 功能 粉煤 资源 化装 | ||
1.一种内置玻璃膜去除功能的粉煤灰资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储存槽,利用罐车搬运从设置于火力发电厂的锅炉的后端的静电集尘器排出的粉煤灰,通过附着于车身的送风机进行押送,并通过供给管来向第一储存罐供给并储存;
供给器,与第一储存罐连接设置,向排出管供给在设置于螺栓进料器一侧面的送风机中生成的高压空气并开放设置于第一储存罐下部的旋转阀来供给储存于第一储存槽的粉煤灰,在供给粉煤灰时,通过使驱动马达驱动来使通过轴与马达连接的螺栓进行旋转来向与未燃碳成分去除部连接的排出口排出粉煤灰;
未燃碳成分去除部,设置于本体的上部,在内部下部倾斜形状的腔室的上部中心部设置从供给器供给的粉煤灰供给管,在腔室的上部一侧,与粉煤灰供给管隔着间隔连接空气供给部的空气供给管,在腔室的内部下部倾斜面,通过导线接收在高压发生器生成的高电压的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相向地设置,在下部设置排出管,在本体内部一侧面相向地设置来在直流电源供给器施加直流电源的+极及-极,在下部末端设置喷射口的中空轴贯通本体上部面来在一侧面设置第二正齿轮,并设置第一正齿轮与轴相连接的马达,通过第一正齿轮向第二正齿轮传递马达的旋转力来使喷射口进行旋转,在向在电离器的腔室内部倾斜面相向设置的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施加在高压发生器生成的高压来开始进行两个电极之间的放电并生成的高场电子能带中,向从供给器向在进行旋转的中空轴上部隔开设置的电离器移送的粉煤灰喷射预先在空气供给器中通过加压器吸入并加压的外部空气来形成粒子之间空隙以及使粉煤灰通过,通过离解、激发、离子化、氧化、还原的电化学反应将粉煤灰粒子离子化之后,向中空轴的上部供给粒子被离子化的粉煤灰,使其经由中空轴来向设置于下部末端的喷射口移动,在从喷射口向本体内部喷射粉煤灰的过程中,粉煤灰粒子之间、粒子与空气的混合、粒子及空气碰撞中空轴内部面及喷射口内部面的过程中被带电,从而在与不同粒子之间的电子交换过程中,功函数值大的未燃碳(C)、氧化铝(Al2O3)、氧化硅(SiO2)、氧化铜(CuO)的粒子在电子的交换过程中带有-电荷而被集尘在+极,功函数值小的氧化钙(CaO)的粒子在电子的交换过程中带有+电荷而被集尘到-极,在-极中心部绝缘设置的燃烧器中,在从燃料供给管接收的可燃性气体或在液体状态的燃料混合从空气导入管导入的外部空气之后,通过在火花塞发生的火花点火并生成的火焰来燃烧在+极集尘的未燃碳(C)成分并去除,或者向在附着+极的部位的本体外表面面接设置的加热线圈供给电源来通过热传导方式以在加热线圈发生的热能来将+极局部加热至作为未燃碳(C)的点火温度的500℃以上,以此通过燃烧反应燃烧在+极集尘的未燃碳(C)成分并去除,在控制面板中,通过利用微计算机的电源开闭控制,每在1分钟至2小时的范围内选择的时间,周期性脱尘在+极及-极集尘的粉煤灰来向玻璃膜去除部排出;
玻璃膜去除部,由包括本体圆桶的乱流发生器、粉煤灰供给部、氟化合物供给部、蒸汽供给部、高压放电单元、加热单元构成,在两末端呈圆形的圆柱形态的本体圆桶内部面的一侧面,沿着圆周面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放电电极或接地电极,在上部面中心部穿孔规定直径的孔来设置符合穿孔大小的轴承单元,在本体圆桶内部维持规定间隔,在两末端呈椭圆形的圆柱形态的第一圆桶的外部表面的一侧面设置接地电极或放电电极,以与在设置于本体圆桶内部面的放电电极或接地电极相向,在第一圆桶的上部面设置凸缘,使两末端呈圆形的圆柱形态的第二圆桶的下端部与凸缘连接,上端部贯通本体圆桶上端部向外部突出,在突出的第二圆桶的上端部一侧面设置第二正齿轮,将第一正齿轮与轴连接的马达与第二正齿轮相同地设置,马达的旋转力将通过第一正齿轮向第二正齿轮传递,在设置有第二正齿轮的第二圆桶和第一圆桶因第一圆桶为椭圆形的圆柱,隔着规定间隔在两桶之间形成的通路的气流通过椭圆形的短边的直径和长边的直径差使第一圆桶通过旋转生成乱流状态的旋流,向在未燃碳去除部中去除碳成分来供给的粉煤灰施加外部空气并向与向外部突出的第二圆桶的上端部末端隔着间隔设置的粉煤灰供给部喷射,在通过加压泵或压缩机对泵在储存罐或容器储存的氟化合物施加压力之后,若通过喷射喷嘴向通过高压的空气移送的粉煤灰进行喷射,则涂敷在与氟化合物接触的粉煤灰粒子表面的玻璃膜的主成分物质通过与氟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被去除,或者在水蒸气发生器生成的水蒸气通过配管向汽水分离器移动并被分离成冷凝水和干蒸汽之后,使所分离的干蒸汽向喷射管移动,水蒸气与涂敷在粉煤灰粒子表面的作为玻璃膜的主成分物质的二氧化硅(SiO2)、氧化钙(CaO)、氧化钡(B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接触及混合并通过与水蒸气的水解反应去除,向在本体圆桶与第一圆桶之间形成的通路流入的粉煤灰粒子向乱流状态的旋流扩散并在反复进行搅拌、与粒子的碰撞、不规则轨迹的旋转运动的过程中与腐蚀液以多种角度数次接触,使得粒子表面的玻璃膜被冲蚀,在高压发生器生成的高压通过导线向在本体圆桶内部面和第一圆桶外表面相向设置的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施加并在两个电极之间开始进行放电,在放电过程中发生的电子或离子的带电粒子和放电电极被加热并释放的热电子以及向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施加在高压发生器生成的高压并在高电场状态下发生的电荷与粉煤灰粒子的连续的弹性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去除涂敷在表面的玻璃膜,若在交流电源供给器向本体圆桶外部侧面的圆周方向以规定卷绕数卷绕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施加电源,则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将被加热并通过热传导方式向本体圆桶内部传导,以使放电电极被加热来提高放电效率,接收电子或离子的带电粒子和热电子加热能并被活性化,以此上升内部温度来改变涂敷在粉煤灰粒子表面的玻璃膜的粘性,从而改善导电性来有效地去除玻璃膜,在玻璃膜的去除过程中飞散的浮游粉煤灰粒子通过集尘器的风扇的吸入力向中空结构的第一圆桶的中空内吸入,经由与第一圆桶凸缘连接的第二圆桶来向集尘器流入并被除尘之后向大气排出,含在粉煤灰的未燃碳(C)被去除,涂敷在粒子表面的玻璃膜被去除,最终处理的粉煤灰通过排出管因设置于排出管的电动阀的开放所引起的重力差而向第二储存槽供给;
第二储存槽,具有简单储存在玻璃膜去除部中最终处理的粉煤灰的料斗,向排出管供给在设置于螺栓进料器一侧面的送风机生成的高压空气并驱动驱动马达来使在外部面附着旋转叶片的轴进行旋转来向储存罐供给被处理的粉煤灰;以及
控制面板,以通过设置于第一储存槽、供给器、未燃碳成分去除部、玻璃膜去除部、第二储存槽的传感器实时计测来向控制部传送的数据执行向第一储存槽、供给器、未燃碳成分去除部、玻璃膜去除部、第二储存槽供给及断开电源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富烈,未经金富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40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