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闭式隐身舷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4905.3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6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培红;韩正君;梅永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17/04 | 分类号: | B63B17/04;B63G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许丽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隐身 | ||
本发明的封闭式隐身舷墙包括外侧壁板、顶板和内侧壁板,外侧壁板、顶板、内侧壁板和甲板依次相连,围成一中空封闭腔。本发明将原来裸露在舰船首部甲板的设备包覆起来,提高了舰船面对空中侦查时的雷达波隐身能力,进而提高整舰生命力和战斗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结构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隐身舷墙。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舰船甲板上浪,提高安全性,水面舰船在舰首部通常设置舷墙。舰船结构设计中一般根据规范要求把舷墙设计为板架式即钢板+构架的形式,如图1所示,板架式舷墙包括肘板22和外侧壁板21。板架式舷墙的缺点是不能把露天甲板23上靠近舷墙的设备全部包覆起来,这样在面对敌方空中侦查时的雷达波隐身能力就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隐身舷墙,能够减小舰首部露天甲板上设备的雷达波散射面积。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封闭式隐身舷墙,包括外侧壁板、顶板和内侧壁板,外侧壁板、顶板、内侧壁板和甲板依次相连,围成一中空封闭腔。
上述封闭式隐身舷墙,其中,所述外侧壁板采用纵骨架式结构;所述内侧壁板为横骨架式结构。
上述封闭式隐身舷墙,其中,所述外侧壁板朝向内侧壁板的表面上纵向设有加强筋。
上述封闭式隐身舷墙,其中,所述加强筋为两端削斜的结构。
上述封闭式隐身舷墙,其中,所述内侧壁板朝向外侧壁板的表面上垂向设有扶强材。
上述封闭式隐身舷墙,其中,在所述中空封闭腔内的甲板上开设第一通风口,在所述内侧壁板上开设第二通风口,在该第二通风口处安装格网板,形成通风围井。
上述封闭式隐身舷墙,其中,所述外侧壁板朝向内侧壁板的表面上设有垂向加强筋。
上述封闭式隐身舷墙,其中,所述内侧壁板朝向外侧壁板的表面上设有工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的封闭式隐身舷墙,利用外侧壁板、顶板、内侧壁板和甲板围成一中空封闭腔,将原来裸露在舰船首部甲板的设备包覆起来,提高了舰船面对空中侦查时的雷达波隐身能力,进而提高整舰生命力和战斗力;同时,中空封闭腔将壁板上架构(加强筋2、扶强材4、垂向加强筋6)包覆起来,进一步提高了舰船面对空中侦查时的雷达波隐身能力;本发明的封闭式隐身舷墙采用双层壁板,增强了舷墙的强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封闭式隐身舷墙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为现有技术的舷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封闭式隐身舷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向示意图(外侧壁板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向示意图(内侧壁板示意图)。
图5为图3和图4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4的D-D剖视图。
图7为图4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2~图7对本发明的封闭式隐身舷墙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封闭式隐身舷墙的结构示意图。
参加图2,本实施例的封闭式隐身舷墙包括外侧壁板1、顶板8和内侧壁板3,外侧壁板1、顶板8、内侧壁板3和甲板10依次相连,围成一中空封闭腔。原来设置在靠近外侧壁板的甲板上的设备被包覆在所述中空封闭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4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