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脊柱畸形矫形预测方法、装置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5010.1 | 申请日: | 2020-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1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伟;陈锴;杨明园;翟骁;周田俊克;李明;陈婕;卞景贺;孙玉龙;张晓桐;谭巍;张朝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医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50 | 分类号: | G16H50/5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钱磊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脊柱 畸形 矫形 预测 方法 装置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脊柱畸形矫形预测方法、装置及终端,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训练样本集数据,所述训练样本集数据包括:术前术后对应胸弯和腰弯的Cobb角信息、冠状位偏移距、顶椎偏移距、手术置钉位置以及患者基础信息;通过所述训练样本集数据对预设多种预测模型分别进行训练,获得训练结果;基于所述训练结果,确定最佳预测模型;基于所述最佳预测模型对目标患者脊柱畸形矫形进行预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脊柱畸形矫形预测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提高脊柱畸形矫形预测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医生获得最佳的置钉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脊柱畸形矫形预测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虽然近年来在AIS(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平面的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轴状位。
研究表明,对于轻度侧凸(Cobb角小于40度)的AIS患者,如果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可以用石膏或支具治疗控制其进展;而对于Cobb角大于45度的患者,即使骨骼已发育成熟,畸形也会继续加重,所以外科手术就成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通过器械矫形(手术置钉)脊柱侧凸虽然有很高的矫形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基于运动功能的需要,在采用器械进行脊柱侧凸矫形时,通常选择主要侧凸节段进行固定融合,尽可能保留运动节段,这种融合节段的选择虽然有一些经验性研究结论,但都还存在一些缺陷,对同一患者选择不同融合节段,结果常常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术前很难预测评估;2)由于脊柱侧凸的复杂性,畸形节段的矫形往往带来邻近节段的代偿反应,这种反应在不同脊柱柔韧性的个体差异性很大,难以估算,因此矫形后的脊柱平衡状态很难预测,常常发生双肩失平衡,远端失平衡,甚至部分病人还发生融合节段远端侧凸加重,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的情况。因此手术置钉节段的选择以及策略的制定尤为重要。针对同一侧弯患者,不同的置钉节段及置钉密度,都会影响术后冠状面的平衡情况。
为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根据临床统计数据提出很多融合节段选择策略和代偿反应预测方法,但基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较大个体差异,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统一的解决手段。此外,也有一些研究基于生物力学建立模拟矫形的模型,从而预测矫形结果,但这些预测只是纳入了有限的影响因素,因而预测准确性难以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脊柱畸形矫形预测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提高脊柱畸形矫形预测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医生获得最佳的置钉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脊柱畸形矫形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训练样本集数据,所述训练样本集数据包括:术前术后对应胸弯和腰弯的Cobb角信息、冠状位偏移距、顶椎偏移距、手术置钉位置以及患者基础信息;
通过所述训练样本集数据对预设多种预测模型分别进行训练,获得训练结果;
基于所述训练结果,确定最佳预测模型;
基于所述最佳预测模型对目标患者脊柱畸形矫形进行预测。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训练样本集数据对预设多种预测模型分别进行训练,获得训练结果,具体为:通过所述训练样本集数据对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深度因子分解机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深度网络模型及融合模型分别进行训练,获得训练结果。
优选地,所述融合模型具体为:通过深度集成方法对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深度因子分解机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深度网络模型进行集成得到的模型,所述深度集成方法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Adaboost模型、GBDT模型或Xgboost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医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医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5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公共环境下的吸烟行为检测方法
- 下一篇:内装螺栓电缆转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