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P串联表达重组蛋白及其基因、制备方法、应用、C肽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5197.5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9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巧辉;李桂林;徐延伟;付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62 | 分类号: | C07K14/62;C12N15/17;C12N15/70;G01N3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 表达 重组 蛋白 及其 基因 制备 方法 应用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P串联表达重组蛋白及其基因、制备方法、应用、C肽检测试剂盒。该C‑P串联表达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本发明使用体外合成C‑P多肽或选择人C‑P的氨基酸对应的核酸序列进行重组表达,在制备/表达之前将C‑P氨基酸对应序列串联后表达出融合两分子C‑P氨基酸的串联C‑P蛋白,制备之后其C‑P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P串联表达重组蛋白及其基因、制备方法、应用、C肽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C肽(C-P)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在特殊的作用下,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血中游离的C肽生理功能尚不很清楚,但C肽不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为长,故测定C肽水平更能反应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对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分辨不出是内生的还是外源性胰岛素,给了解β细胞的功能带来困难,而C肽与胰岛素之间有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又不含C肽,所以测定血中C肽水平,可以反映内生胰岛素的水平,即可了解β细胞的功能。
检测C肽对糖尿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测定C肽,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
(2)因为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直接测定C肽浓度,以判定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3)可鉴别低血糖的原因。若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如C肽低于正常,则为其它原因所致。
(4)C肽测定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胰岛素瘤血中C肽水平偏高,若手术后血中C肽水平仍高,说明有残留的瘤组织,若随访中C肽水平不断上升,揭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目前实验室检测C肽的方法比较多,常用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其检测方法也逐步由放射免疫学的检测方法,逐渐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发展。放射性免疫分析法由于试剂具有放射性,对操作者具有一定的危害,且操作复杂,试剂有效期短等缺点,不推荐作为C肽临床诊断;酶联免疫分析法的缺点在于无法准确进行定量,且批间差异较大,线性范围有限,无法持续监控C肽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免疫学方法,具有高灵敏、高特异、快速、高通量等特点。现阶段化学发光法已成为检测C肽水平的主流方法,并且由于自动化检测系统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实验的精密度。根据目前C肽的临床的应用情况,市场应用前景较好的可靠方法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主要有微孔板式化学发光、微孔板式磁颗粒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光激化学发光法。
使用多肽(体外合成/合成肽)作为C肽体外诊断试剂盒的组成成分已很常见,但C肽的稳定性较差。如何提高多肽(体外合成/合成肽)或某些蛋白的稳定性一直是困扰试剂和开发人员的难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C-P串联表达重组蛋白及其基因、制备方法、应用、C肽检测试剂盒。该C-P标准品的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P串联表达重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该C-P串联表达重组蛋白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51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