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后部巩膜治疗的交联器、交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5764.7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5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寅聪;陈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寅聪;陈达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N5/06;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玉仙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后部 巩膜 治疗 交联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巩膜治疗的交联器、交联系统,所述交联器包括整体呈环形的一主体部、整体呈柱形的一通道部,以及一平凸透镜,主体部具有环形壳体,主体部材质为不透光材料,通道部具有柱形壳体,并且柱形壳体的一端连接环形壳体的外壁,所述平凸透镜设置于环形壳体的中空区域内,该中空区域形成巩膜治疗时的治疗区域;通道部内集成导光照明通道、给药通道、负压自清洁通道、负压固定通道。本发明提供的交联器和交联系统,首次提出后部巩膜胶原交联的可行性方案,在实现照明的同时集成了给药、负压吸引固定、自清洁多功能,创造出一种极具临床可应用的系统性设备,使得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技术得以应用于后部巩膜,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眼科疾病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后部巩膜治疗的交联器、交联系统。
背景技术
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可以出现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黄斑变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漆裂纹、Fuch’s斑等多种病理改变,严重损害视功能。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高达70-90%,与此同时我国的高度近视发病率也很高,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中学生的调查表明高度近视患病率为(2.9±0.4)%,而17岁以上中学生达(9.9±3.0)%,2012年对上海大学生的统计表明高度近视患病率达19.5%。高度近视人群中61.7%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当近视度数>-10.0D时,100%会出现黄斑病变,使得患者视力显著下降直至失明,这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国人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并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引起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基因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都有关系,对于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大部分学者认为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为眼轴延长和后巩膜葡萄肿。至于眼轴延长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无满意的解释。我们认为巩膜壁的力学特点和自身的缺陷是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从眼球壁三层结构的力学性能来看,在同一应力水平下,三者的切线模量从视网膜到巩膜依次一个比一个高出一个数量级,因此巩膜在维持眼球形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我们的研究表明,巩膜具备主动塑形的功能,在这其中巩膜成纤维细胞的主动正负调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病理性近视的治疗尚无成熟的办法,大多数病理性近视患者选用配镜矫正、LASIK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来姑息矫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眼轴逐年延长、度数逐年增加、各种并发症逐渐发生的问题。而国内外部分单位及学者选用后巩膜加固术来治疗病理性近视,其主要机理是通过植入物加固病理性近视眼的眼球后部薄弱的巩膜,通过炎症反应、疤痕形成等,增强后巩膜的强度,阻止眼轴进一步延长,最终达到阻止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目的。这种手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外的报道文献也有很多,但是关于该术式的疗效和方法则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些是相互矛盾。同时部分患者术后刺激症状重、异体巩膜来源不足、疗效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也都制约了后巩膜加固术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寅聪;陈达,未经许寅聪;陈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5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拖地机套件
- 下一篇:一种清肺散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