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材连续退火冷却用空气水雾喷射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5808.6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0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王桂茂;梁泳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世创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73 | 分类号: | C21D9/573;C21D1/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2831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退火 冷却 空气 水雾 喷射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材连续退火冷却用空气水雾喷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中的至少二个空气水雾喷射器,箱体设置在带材连续退火冷却工位处;所述空气水雾喷射器为偶数、在箱体中呈上下分布设置,形成上、下相向式空气水雾喷射结构,即形成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的双面均匀多点面空气水雾喷射结构;所述空气水雾喷射器的前端通过箱体法兰与箱体外壁固定连接、后端通过弧状支撑板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法兰连接有风管法兰,形成易装拆一体式连接结构。具有带材连续退火冷却均匀、消除应力效果好、保持带材(工件)形态不变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材连续退火冷却用空气水雾喷射冷却装置,适用于金属带材退火冷却。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带材轧机技术的发展,带材向更宽更薄发展,使得带材板形的平直度、板凸度要求更高。而带材板形的好坏决定于带材残余应力的分布,为了消除带材的残余内应力,对于轧制后退火的加热均匀性和冷却均匀性的控制有更高要求。在加热保温完全时,冷却均匀性的控制是消除带材内应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不锈钢带退火冷却为例,从1080℃-900℃的冷却速度应小于20℃/S,从900℃-500℃的冷却速度应小于25℃/S,从500℃-80℃的冷却速度应小于50℃/S;为了保证冷却速度的前提下,确保均匀性,减少冷却内应力的产生,以得到良好的带材板形,选择正确的冷却方式是关键。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气体冷却或水冷却二种方式。然而,无论是气体冷却还是水冷却,都存在冷却速度过快或过慢从而造成冷却不均匀、消除应力效果差、容易产生形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气体冷却或水冷却带材存在冷却不均匀、消除应力效果差、容易产生形变等问题,提供一种带材连续退火冷却用空气水雾喷射冷却装置。具有带材连续退火冷却均匀、消除应力效果好、保持带材(工件)形态不变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带材连续退火冷却用空气水雾喷射冷却装置,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中的至少二个空气水雾喷射器,箱体设置在带材连续退火冷却工位处;所述空气水雾喷射器为偶数、在箱体中呈上下分布设置,形成上、下相向式空气水雾喷射结构,即形成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的双面均匀多点面空气水雾喷射结构;所述空气水雾喷射器的前端通过箱体法兰与箱体外壁固定连接、后端通过弧状支撑板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法兰连接有风管法兰,形成易装拆一体式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地,所述上空气水雾喷射结构和下空气水雾喷射结构的喷射器,各包括风管和水管,水管套接在风管的内腔,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水管的另一端封闭,在沿水管的长度方向底部开有等距分布的出水孔;风管的一端设有进风口、风管的另一端封闭,沿风管的长度方向底部开有等距分布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的数量及位置与出水孔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形成水雾喷射孔,由若干个空气水雾喷射孔形成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均匀多点式喷射结构。
进一步地,上空气水雾喷射结构和下空气水雾喷射结构的进水口位于水管的露出箱体的一端,所述上水管内置箱体的另一端各由密封塞封闭;上空气水雾喷射结构和下空气水雾喷射结构的进风口位于风管的露出箱体的一端,所述上风管内置箱体的另一端各由封板焊接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上空气水雾喷射结构和下空气水雾喷射结构中的喷射孔的位置均布范围大于工件的最大带宽,以使冷却空气水雾可完全覆盖经过的工件(带材)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空气水雾喷射结构和下空气水雾喷射结构相对于工件(带材)位于对称布置,以使工件(带材)整体上下的冷却速率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世创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世创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5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