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子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6452.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6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晖;张亚国;杨振宇;叶铁英;李磊;刘文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71;H01R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佩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设有 电子器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子器件,电连接结构包括可相互配接的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具有卡持间隙,第二电连接件可绕第一方向转动并沿相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旋入卡持间隙以与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上述电连接结构可安装于电子器件,第二电连接件相对第一电连接件绕第一方向相对转动即可旋入或旋出第一电连接件。当第二电连接件旋入第一电连接件时,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而接通电子器件的电源;当第二电连接件旋出第一电连接件后,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断开而断开电子器件的电源,从而满足电子器件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作为一种常用的电连接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器制造行业中,两根导线可通过接线端子方便、快捷地电连接而无需焊接或缠绕,两根导线也可通过接线端子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断开,从而方便地实现电路的通断。
目前,常用的接线端子通过相互插接的方式实现导线的电连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结构也更加多样化,目前的接线端子的插接方式难以满足不同结构的电子器件的电路通断的需要,从而限制了电子器件的发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接线端子的配接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通过旋转实现电路通断的电连接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子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包括可相互配接的第一电连接件(320)与第二电连接件(340),所述第一电连接件(320)具有卡持间隙(324),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40)可绕第一方向转动并沿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旋入所述卡持间隙(324)以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320)电连接。
上述电连接结构可安装于电子器件,第二电连接件相对第一电连接件绕第一方向相对转动即可旋入或旋出第一电连接件。当第二电连接件旋入第一电连接件时,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而接通电子器件的电路;当第二电连接件旋出第一电连接件后,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断开而断开电子器件的电路,从而满足电子器件的电路通断要求,有利于电子器件的结构多样化发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旋入所述卡持间隙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作用下发生可恢复的形变以改变所述卡持间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从而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夹持于所述卡持间隙内;
其中,所述卡持间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小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如此,第一电连接件的卡持间隙的尺寸根据第一电连接件的形状自动增大以与第一电连接件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使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紧密接触,保证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持臂、第二卡持臂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持臂与所述第二卡持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持臂与所述第二卡持臂之间形成所述卡持间隙,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持臂与所述第二卡持臂相同的一端之间。
如此,第一卡持臂与第二卡持臂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以共同形成卡持间隙,第二电连接件卡持于第一卡持臂与第二卡持臂之间,因此电连接结构在保证电连接的同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臂与所述第二卡持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形成导向间隙,所述导向间隙连通所述卡持间隙,所述导向间隙与所述卡持间隙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旋入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导向间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旋入方向逐渐减小。
如此,第二电连接件在导向间隙的导向作用下逐渐进入卡持间隙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臂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限位间隙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导电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6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