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水器防触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6533.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8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医浴科技(河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517500 广东省河源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器 触电 装置 | ||
一种热水器防触电装置,其包括电加热器、气液混合机构、雨滴机构、混合管和喷射器,所述气液混合机构将空气与水混合,所述气液混合机构与电加热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电加热器的出口端与雨滴机构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雨滴机构的出口端与混合管相连通,所述混合管的另一端与喷射器相连通,水通过喷射器喷出。该装置通过脉冲压力气体冲入脉冲压力液体水流中,流速一定时,在雨滴机构内从上往下进行气液断续像雨滴般喷射;流入混合管内,由于气液的密度差和压力差的原因,气液进行交替翻滚,形成气包水或水包气状,一断一续,气液水路隔断,达到防触电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即热式的热水器防触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热水器是指以电作为能源进行加热的热水器,是与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相并列的三大热水器之一。电热水器按加热功率大小可分为储水式(又称容积式或储热式)、即热式、速热式(又称半储水式)三种,速热式电热水器与储水式电热水器比仅仅是体积较小,功率更大,所以在加热速度上确实比储水式电热水器更快,但它在春季、秋季都不能达到即热,还要预热,即需要等待。生活中电热水器触电伤人的事件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个致命问题,始终未能得到一个很彻底的解决办法。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即热式防电墙热水器(申请号:200610145153.0),包括外底壳,安装在外底壳上的进出水绝缘管、加热杯、控制电路、温控器,设在进水管上的水流量调节阀和压力开关,所述的温控器包括能保持出水恒温且由水温控制的自复位温控器和可监测热水器由人工控制的手复位温控器;所述的进出水绝缘管内设有可使得管内进出水路长度大于进出水绝缘管实际长度的绝缘机构,于进出水绝缘管内设有一呈螺旋输送器中的螺栓状的螺旋棒以使得管内形成一螺旋相通水路,或者设有一用塑料片扭曲盘绕成旋转面的扭曲条。装置使用简单方便,可消除用户自己在安装电热水器时,安装不当造成的不便及触电隐患。
因为水质缘故生活中自来水是会导电的,且会产生一定的水阻,技术人员根据这个特性发明了防电墙,在一定的范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但是在一些水质较差的地方和本身自来水管带电,那么防电墙就难以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水器防触电装置,该装置通过脉冲压力气体冲入脉冲压力液体水流中,流速一定时,在雨滴机构内从上往下进行气液断续像雨滴般喷射;流入混合管内,由于气液的密度差和压力差的原因,气液进行交替翻滚,形成气包水或水包气状,一断一续,气液水路隔断,达到防触电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水器防触电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防触电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热水器防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加热器、气液混合机构、雨滴机构、混合管和喷射器,所述气液混合机构将空气与水混合,所述气液混合机构与电加热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电加热器的出口端与雨滴机构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雨滴机构的出口端与混合管相连通,所述混合管的另一端与喷射器相连通,水通过喷射器喷出;混合空气的水形成流速一定的气液流体,通过电加热器加热后流入与雨滴机构中,在雨滴机构中内断断续续喷射,作为第一次气液水路隔断;在混合管中,因压力变化气液交替翻滚,从喷射器射出,气液水路再次隔断,防止触电。
所述雨滴机构将流速一定的流体分散,形成断断续续的水滴或水柱,作为第一阶段的水气隔断,当流体进入混合管内,由于气液的密度差和压力差的原因,气液进行交替翻滚,形成气包水或水包气状,一断一续,气液水路再次隔断,流体从喷射器流出。假如上任一带电的电器发生故障漏电或别的电器发生故障使自来水带电;又或者水质很差,串电很强,通过本装置的一次、二次水气隔断,从喷射器出来的水几乎不带电流,可避免触电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医浴科技(河源)有限公司,未经医浴科技(河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6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