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定的群锚静压桩结构和一种群锚静压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6650.4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如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20 | 分类号: | E02D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永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78 | 代理人: | 劳觅 |
地址: | 51016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静压 结构 种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稳定的群锚静压桩结构,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若干压桩孔和用于压桩的压桩装置,压桩孔周侧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上方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交错形成网格,所述压桩孔位于所述网格中,所述压桩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中,所述横梁设置有可沿横梁移动的配重车,所述配重车和/或横梁具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可将配重车锁定在横梁的指定位置。一种群锚静压桩方法,包括:架梁步骤,在压桩孔周侧架设纵梁和横梁,使得纵梁和横梁交错形成网格,压桩孔位于网格中;配重步骤,在横梁中安装能够沿横梁移动的配重车,根据配重需要调整配重车重量;压桩步骤:将配重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并锁紧,安装压桩装置开始压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加固领域,尤其是稳定的群锚静压桩结构和一种群锚静压桩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静压桩结构如中国专利CN2011202813501所示,其主要公开了群锚静压桩结构,包括地面上的压桩孔、横梁、纵梁,地面上种植有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的头部通过螺母固定有连接耳片,该连接耳片将该横梁和纵梁压合在地面上;横梁上设有压桩装置,压桩装置上的千斤顶与压桩孔内的桩头抵接。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在千斤顶对桩头施加正向力以压桩时,桩头向千斤顶传递反向力,该反向力需要用一个支持力来抵消,否则就会将横梁、纵梁抬起于地面。在上述的群锚静压桩结构中,由膨胀螺栓提供这个支持力,支持力的传递路径为:地面、膨胀螺栓、连接耳片、纵梁、横梁、千斤顶,由此可知,要提供该支持力,对于地面与膨胀螺栓的连接紧密程度、连接耳片的刚性、连接耳片与横梁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均存在较高的要求标准,而施工场地为建筑物内,受限于层高、地面材质等方面的环境因素,难以达到上述的要求标准,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膨胀螺栓脱离地面、连接耳片断裂、横梁与连接耳片脱开等情况,致使群锚静压桩结构无法继续为千斤顶提供支持力,千斤顶无法对桩头进行压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给出一种稳定的群锚静压桩结构和一种群锚静压桩方法,压桩时能可靠地给压桩装置提供支持力。
稳定的群锚静压桩结构,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若干压桩孔和用于压桩的压桩装置,压桩孔周侧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上方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交错形成网格,所述压桩孔位于所述网格中,所述压桩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中,所述横梁设置有可沿横梁移动的配重车,所述配重车和/或横梁具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可将配重车锁定在横梁的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于横梁,且位于横梁与纵梁的交错处。
进一步地,每个网格中有且只有一个压桩孔。
进一步地,所述压桩装置包括移动架体、压桩部、第一驱动装置,压桩部位于所述移动架体上;移动架体可活动地安装于相邻的至少两条横梁上,所述移动架体可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所述横梁运动,且压桩部的运动路径经过所述压桩孔。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车重量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地面包括种植的膨胀螺栓,膨胀螺栓包括连接耳片,膨胀螺栓通过连接耳片与所述纵梁连接。
一种群锚静压桩方法,包括:架梁步骤,在压桩孔周侧架设纵梁和横梁,使得纵梁和横梁交错形成网格,压桩孔位于网格中;配重步骤,在横梁中安装能够沿横梁移动的配重车,根据配重需要调整配重车重量;压桩步骤:将配重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并锁紧,安装压桩装置开始压桩。
有益效果在于:配重车可以对横梁施加压力,这个压力可以用于抵消压桩装置在压桩时对横梁产生的反力,从而相当于能够可靠地给压桩装置提供支持力,从而减轻给膨胀螺栓以及连接耳片带来的负荷,因而对地面与膨胀螺栓的连接紧密程度要求、连接耳片的刚性要求、连接耳片与横梁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要求相对不高,在实际施工中更容易达到这个降低要求后的标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6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