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扣控制装置、电源系统及其脱扣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6942.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匪;张潘鑫;林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2 | 分类号: | H02H7/12;H02M1/32;H01H71/10;G01R19/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朱清娟;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装置 电源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扣控制装置、电源系统及其脱扣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限流降压单元,用于对交流电源的火线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限流降压处理,得到第一交流电;漏电检测单元,用于对交流电经限流降压处理得到的第一交流电进行漏电检测,得到漏电检测值;交流过零检测单元,用于对交流电经限流降压处理得到的第一交流电进行过零检测,得到过零检测值;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漏电检测值和过零检测值,控制电源系统的脱扣器脱扣。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过零检测电路的结构复杂的问题,达到简化过零检测电路的结构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扣控制装置、电源系统及其脱扣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及漏电故障脱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过零检测指的是在交流系统中,当波形从正半周向负半周转换时,经过零点时,系统作出的检测。过零检测可作为开关电路的开关检测或者频率检测,比如:开关或者继电器可以在零点关闭或者断开,能有效提高开关或者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减少电火花的产生。但一些过零检测电路的结构比较复杂,且仅能用于进行过零检测。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脱扣控制装置、电源系统及其脱扣控制方法,以解决过零检测电路的结构复杂的问题,达到简化过零检测电路的结构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扣控制装置,包括:漏电检测单元、交流过零检测单元、限流降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限流降压单元,用于对交流电源的火线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限流降压处理,得到第一交流电;漏电检测单元,用于对交流电经限流降压处理得到的第一交流电进行漏电检测,得到漏电检测值;交流过零检测单元,用于对交流电经限流降压处理得到的第一交流电进行过零检测,得到过零检测值;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漏电检测值和过零检测值,控制电源系统的脱扣器脱扣。
可选地,漏电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模块,第二电容模块,漏电检测芯片,阻容并联模块,第一电阻模块和零序互感器;其中,漏电检测芯片的第一引脚,经第一电容模块后接交流电源的零线,并连接至零序互感器的漏电信号端;漏电检测芯片的第二引脚,经第二电容模块后连接至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经第二电容模块后再经限流降压单元后连接至交流电源的火线;漏电检测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至交流过零检测电路;漏电检测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至零序互感器的第一连接端;漏电检测芯片的第五引脚,经第一电阻模块后连接至零序互感器的第二连接端;漏电检测芯片的第六引脚,经阻容模块后连接至第一电阻模块远离零序互感器的一端。
可选地,交流过零检测单元,包括:二极管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第四电阻模块和第三电容模块;其中,二极管模块的阴极,连接至限流降压单元与漏电检测单元的公共端;二极管模块的阳极,经第二电阻模块后再经第四电阻模块连接至直流电源,经第二电阻模块和第三电阻模块后接过零信号,并经第二电阻模块和第三电阻模块后还接交流电源的零线。
可选地,限流降压单元,包括:限流降压电阻;交流电源的火线经限流降压电阻后,分别连接至漏电检测单元和交流过零检测单元。
可选地,控制单元控制电源系统的脱扣器脱扣,包括:确定漏电检测值是否属于设定的漏电异常范围;若漏电检测值属于设定的漏电异常范围,则确定设定检测点处的电压是否降低至设定检测点处的设定阈值;其中,设定检测点,包括:交流电源的火线对零线的电压峰值检测点,漏电检测单元中的第一检测点,以及交流过零检测单元中的第二检测点;若设定检测点处的电压降低至设定检测点处的设定阈值,则延时发起用于控制电源系统的脱扣器脱扣的脱扣信号,以使电源系统的脱扣器在接收到该脱扣信号的情况下实现脱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69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