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7431.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梅;路兴婷;张京楠;曹新宇;叶钢;郑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77/06;C08L77/02;C08L33/20;C08L67/02;C08K3/36;C08K3/22;C08K3/04;C08J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粉体由聚合物、纳米材料和水溶性高分子在去离子水中经混合加热干燥制得,所述粉体经激光粒度测量,粒径范围为1~200μm;所述聚合物选自聚酰胺,聚丙烯腈,聚酯及其各自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粉体由聚合物和纳米材料均匀复合,保有较为平均的粒径和球形形貌,流动性较强,有效提高了以所述粉体为原料的加工构件的精细度,且主要以水为分散体系,成本较低且环境友好,此外,可在不添加其他添加剂的条件下制备粉体,其成分仅包括用水、纳米材料、水溶性高分子和聚合物,保证了产物的纯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粉体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合物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粉体保持了高分子本身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且具有比表面积大、易加工等优势,可被应用于化妆品、涂料、吸附剂、层析介质等领域。随着3D打印的发展,高分子粉末逐渐应用在3D打印行业。根据不同的应用,对高分子粉末的粒径、球形度等有不同的要求。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是一种由零件三维数据驱动直接制造零件的技术,通常是层层构造,根据原料形态不同可分为液体、固体和粉末基质三种。其中粉末基打印具有一些优势,比如无需支撑结构由未融化粉末支撑,相对于金属粉末等,聚合物粉末具有质量轻、易加工等优势;但是纯聚合物产品缺乏强度和功能,限制了3D打印聚合物的广泛工业应用。增强材料的加入可以赋予聚合物更多有用的结构和功能,如,机械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因此,迫切需要可应于AM技术的聚合物复合粉末,以满足对部件新功能的需求。
高分子粉末的制备方法一般有溶解沉淀法和机械粉碎法。
申请号为201010597529.8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制备选择性激光烧结用尼龙粉末的方法,是以尼龙粒料为原料,包括以下步骤:A、在一定溶剂中,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温度下,将尼龙粒料在高压容器中保温保压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将物料取出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经热处理的尼龙粒料;B、将一定量的步骤A热处理所得的尼龙粒料以及结晶助剂、溶剂加入高压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搅拌、超声一段时间,然后降温减压至常温常压,析出粉末,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尼龙粉末;C、将步骤B所得尼龙粉末与流动助剂、抗氧剂按一定配比进行混和,混和均匀后筛分,得到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用尼龙粉末。该方案使用溶解沉淀法制粉,制备的粉末用于3D打印。但是溶解沉淀法制备的粉末表面不规则、球形度较差,且利用大量的有机试剂做溶剂,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申请号为20171083495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尼龙粉末材料,原料组成包括尼龙和石墨烯,该石墨烯为粉末状的石墨烯微片,片径≤100微米,厚度≤30微米;所得石墨烯复合尼龙粉末材料中,石墨烯以片状存在于尼龙粉末表面。制备方法为:先将石墨烯超声分散于有机溶剂A中得到石墨烯分散液;再将尼龙与有机溶剂B混合后置于高压反应釜中,初次升温至尼龙完全溶解,解除高压后降温得到尼龙微米颗粒悬浮液;最后将石墨烯分散液与尼龙微米颗粒悬浮液混合,加热反应后再进行后处理。该方案中先使用溶解沉淀法制得尼龙粉末,将石墨烯分散在尼龙的不良溶剂中制得石墨烯分散液。之后将制得的尼龙粉末和石墨烯分散液混合均匀加热,将石墨烯粘在尼龙粉末上,得到石墨烯复合尼龙粉末。但是该尼龙粉末经历二次加工,性能受加工次数的影响,会有一定的降低。
中国专利CN109517370A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的尼龙粉末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尼龙原料、封端剂、去离子水和抗氧化剂加入到聚合釜中发生聚合反应,再经水冷拉条出料、切粒,得到尼龙粒料,其中所述尼龙原料、封端剂和抗氧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96~97.5%∶0.5~3.8%∶0.2~0.5%;将所述尼龙粒料和溶剂混合搅拌,采用溶剂法制粉,并通过离心过滤、干燥、筛分制得尼龙粉末。此方法制备的粉末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是溶剂法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74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双块组合砖、集成墙
- 下一篇:一种提高眼动注视坐标精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