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7433.7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4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镰谷淳一;山本雄士;上木原伸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69/02 | 分类号: | B29C69/02;B29C41/30;B29C59/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韩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构造 制造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位置偏移量检测工序,对与形成于薄膜的背面的第2固化膜相对于形成于薄膜的表面的第1固化膜的相对位置有关的位置偏移量进行检测;相对位置调整工序,修正第2转印辊的位置或者旋转速度来调整相对位置,以使得位置偏移量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位置偏移量减少;第1张力检测工序以及第2张力检测工序,在相对位置调整工序之前以及之后,分别检测第1加压辊与第2加压辊之间的薄膜的张力;和张力调整工序,调整薄膜的张力,以使得第2张力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薄膜的张力接近于第1张力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薄膜的张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压印技术的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压印技术,是通过将微细形状被预先加工于表面的模具(铸模)按压于涂敷于基材表面的树脂,从而形成转印有微细形状的固化膜的技术。作为压印方法,例如存在热压印法、UV压印法等。
热压印法是如下方法:在涂敷于基材表面的热塑性树脂,按压加热到玻璃转移温度以上的模具,从而得到转印有微细形状的固化膜。UV压印法是如下方法:通过在涂敷于基材表面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按压常温的模具的状态下照射UV光,从而得到转印有微细形状的固化膜。
在作为对象的基材是PET等的薄膜的情况下,一般的方式是使用在表面形成有微细形状的辊状的模具,与薄膜的输送同时地在薄膜上转印微细形状。所述方式由于生产率较高而被公知,被称为辊对辊压印方式。
对通过基于UV压印法的辊对辊压印方式来形成微细形状的一般的工艺进行说明(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基于一般的UV压印法的辊对辊压印方式(辊对辊UV压印方式),在连续行进的薄膜(薄膜基材)上,从涂敷部压出并涂敷转印材料。接下来,薄膜通过在表面形成有转印形状(微细形状)的转印辊与通过规定的加压力而被按压于转印辊的加压辊之间。由此,在转印辊的表面的转印形状(微细的凹凸)内,填充转印材料。
接下来,通过从UV光源对转印辊照射UV光,从而转印材料在被填充为转印形状的状态下固化。最后,薄膜通过脱模辊与转印辊之间,沿着脱模辊行进。由此,薄膜从转印辊分离,形成在薄膜上转印有转印形状的固化膜。
该方式是在薄膜基材的单侧的面形成固化膜的方式,在需要在薄膜基材两面形成固化膜的情况下,需要在薄膜基材的另一面也进行相同的工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专利第4976868号公报
但是,在薄膜两面形成固化膜的情况下,需要使薄膜的两面的固化膜彼此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薄膜两面的转印品质并且使薄膜两面的固化膜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的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74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启动设备时的设备时钟设置
- 下一篇:阀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