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纯电动车的移动式应急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8573.6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1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凯;朱海;杨玫;靖恒昌;刘汝霞;杨杰;杨芳;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简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4;B60L53/51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车 移动式 应急 充电 装置 | ||
1.一种用于纯电动车的移动式应急充电装置,其包括主箱体(1)、蓄能电池、多组太阳能吸收板组件(2)以及插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电池安装在主箱体(1)内部,所述主箱体(1)后端面设置有多组太阳能吸收板组件(2),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方便及时对蓄能电池充电,所述主箱体(1)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插孔组件包括普通连接插孔(4)和多功能特殊插孔(5),所述普通连接插孔(4)与多功能特殊插孔(5)的连接外壳板均固定在主箱体(1)的上端面的容纳腔内;
所述主箱体(1)的上端面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防尘盖板(101),所述防尘盖板(101)对主箱体(1)的容纳腔进行遮盖,防止内部积灰,所述主箱体(1)的前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观察窗口(102),所述观察窗口(102)内设置有透明板,所述主箱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排气孔(104),所述主箱体(1)的下端面四角位置对称设置有刹车滚轮(105);
所述蓄能电池通过连接引线外设有电源容量计(103),所述电源容量计(103)上设置有刻度条,方便对蓄能电池内电源容量读数,及时对蓄能电池充电;
所述普通连接插孔(4)为生活常用插排孔,所述多功能特殊插孔(5)包括固定底座(502)、环形轨道(503)、中心盘(501)以及滑动插孔(6),所述中心盘(501)设置在固定底座(502)的上端面,所述环形轨道(503)与固定底座(502)相固定,所述中心盘(501)的中轴线、环形轨道(503)圆心所在直线以及固定底座(502)中轴线重合,所述滑动插孔(6)滑动连接在环形轨道(503)上,所述中心盘(501)通过联接线与蓄能电池电源联接线相连通;
所述滑动插孔(6)包括基座端口(604)、导向套(602)、弧形夹持件(607)以及弹性接触件(603),所述基座端口(604)内壁均匀排布设置有导向套(602),所述导向套(602)内安装有连接弹簧(601),所述导向套(602)的另一端与弹性圈外侧壁相固定,所述弹性圈内固定有连接柱(606),所述连接柱(606)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连接柱(606)分别连接固定两个弧形夹持件(607),以便于对不同型号的插头进行夹持,所述弧形夹持件(607)内设置有弹性接触件(603),所述弹性接触件(603)的两端分别与弧形夹持件(607)相固定,使得弹性接触件(603)能够沿着弧形夹持件(607)的端面弧度向内凹陷,所述基座端口(604)两端设置有连接线一(605)连接蓄能电池的正负极;
所述多组太阳能吸收板组件(2)由若干个均匀排列的单个矩形太阳能板(3)组成,该所述矩形太阳能板(3)设置有十二块,且所述各矩形太阳能板(3)均通过转动组件与主箱体(1)转动固定;
所述矩形太阳能板(3)包括主吸收面板(302)、立柱(201)以及固定板(303),所述主吸收面板(302)的内侧端面设置有两个立柱(201),所述立柱(210)连接固定主吸收面板(302)与固定板(303),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8)以及反馈控制器(7),所述电动伸缩杆(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固定板(303)上,所述电动伸缩杆(8)呈上下分布,且电动伸缩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反馈控制器(7)上;
所述主吸收面板(302)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吸收槽(301),所述吸收槽(301)内固定有光敏组件(703),所述光敏组件(703)吸收太阳光,比较不同角度太阳光强度,以便于调节主吸收面板(302)排放角度,所述光敏组件(703)通过连接线二(701)与信号接收器(702)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简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简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85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