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絮凝装置及电絮凝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8704.0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2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律;邸振华;马可可;白昱;曹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装置 水处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絮凝装置及电絮凝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绝缘箱体、电机、旋转轴、出水桶、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所述绝缘箱体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绝缘箱体上,并与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位于绝缘箱体内部;所述出水桶固定套设在旋转轴位于绝缘箱体内部的一端上,且其底部与第一出水口连通;其中,所述出水桶外壁间隔设置有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本发明的电絮凝水处理装置通过远程操控改变极板电流配比来适应不同的水质,并通过出水桶的旋转提高传质效果,减少阳离子在电极附近的富集,使用穿孔电极板,通过计算得到最佳的开孔率,提高电流效率和降低设备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水质变化的电絮凝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处理的混凝技术占地面积大,需大量投加混凝剂,存在着投资大、药剂的运输和保存不便、管理复杂以及产生较多污泥容易二次污染等问题。
传统的电絮凝法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用铝、铁等金属单独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溶解阳极,产生Al、Fe等离子,通过水解产生络合物对废水进行絮凝,从而将污染物去除实现水质净化。但是有些污水水质波动较大,电絮凝出水效果有限。另一方面,传统的电絮凝采用平板电极传质条件差,生成的离子不能及时生成絮体沉降,而在电极表面积累,容易产生钝化降低电流效率,影响设备性能和增加能耗。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强的电絮凝水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装置的水质适应性差、电流效率低和设备能耗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絮凝水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装置的水质适应性差、电流效率低和设备能耗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箱体、电机、旋转轴、出水桶、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
所述绝缘箱体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绝缘箱体上,并与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位于绝缘箱体内部;所述出水桶固定套设在旋转轴位于绝缘箱体内部的一端上,且其底部与第一出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出水桶外壁间隔设置有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
进一步,所述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出水桶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阴极极板直接固定在出水桶外壁上,所述阳极极板通过绝缘垫固定在出水桶外壁,并与出水桶内部的旋转轴通过导杆连接,且所述导杆与出水桶互相绝缘。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由若干段相互绝缘的金属杆构成,所述阳极极板的数量与旋转轴的金属杆的数量一致,且通过导杆对应连接。
进一步,所述出水桶与旋转轴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绝缘物质;所述出水桶顶部开设有孔洞,下端通过旋转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为穿孔电极板,其厚度为3mm-10mm,所述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上均开设有扰流孔洞,所述扰流孔洞的开孔率为40%-50%。
进一步,电絮凝装置的电流效率与极板的扰流孔洞开孔率满足:
其中,V0为进口流速;V为极板间平均流速;M为极板材质的摩尔质量;I为电流A;Z为极板材质的每个原子传递电子数;F为法拉第常数,96485C/mol;ρ为电流效率;δ为扰流孔洞开孔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絮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槽、水泵、电絮凝装置、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电源;
其中,所述电絮凝装置为前述的电絮凝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8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散重晶石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镍钴锰碳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