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水刀射流式水底污染物清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9036.3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罗荣彪;徐佳良;顾蓬;徐惠南;蒋嘉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东方船研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3/90;E02F3/92;E02F5/28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姬颖敏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水刀 射流 水底 污染物 清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水刀射流式水底污染物清除装置,包括第一路高压水通道、第二路高压水通道和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第一路高压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路高压水进口;第一路高压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路高压水出口;第一路高压水出口安装高压水刀喷头;第二路高压水通道连通第二路高压水进口;第二路高压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路高压水出口;第二路高压水出口安装高压射流喷头;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包括射流混合段;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的一端为泥水混合物吸入口,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的另一端为泥水混合物出口。本发明能够实现清除水底蓝藻的沉积物,能够实现清除鹅卵石表面青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底污染物清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水刀射流式水底污染物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湖泊、水库等因发生蓝藻水华现象未及时打捞,沉淀在淤泥与水底交界处形成了低密度的絮状污染物,利用现有的高压空气射流泵、高压水生态射流泵等难以高效清除,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扰动。
例如1,公告号为CN101571148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生态清淤射流泵”,其通过一路高压水通过分配腔送到上下环形喷口,存在环形喷口因间隙小容易堵塞、上下喷口水量不易调节的问题,清污效率不高。
例如2,公告号为CN110397106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周期河道引射真空清淤泥系统”,其利用高压空气射程射流,利用单点高压水柱松挖淤泥,存在清除过程中絮状污染物易扩散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水刀射流式水底污染物清除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水刀射流式水底污染物清除装置,包括第一路高压水通道、第二路高压水通道和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所述第一路高压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路高压水进口;所述第一路高压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路高压水出口;所述第一路高压水出口安装高压水刀喷头;所述第二路高压水通道连通第二路高压水进口;所述第二路高压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路高压水出口;第二路高压水出口安装高压射流喷头;所述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包括射流混合段;所述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的一端为泥水混合物吸入口,所述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的另一端为泥水混合物出口。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高压射流喷头与所述泥水混合物出口管道的轴心线之间夹角,所述夹角为α,8≤α≤15°。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高压水刀喷头沿其圆周开设多个第一喷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喷口对应的弧长间隔150~200mm。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高压射流喷头沿其圆周开设多个第二喷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喷口对应的弧长间隔50mm~100mm。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高压水刀喷头的口径和所述高压射流喷头的口径在6mm~12mm之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一路高压水进口通入第一路高压水;所述第一路高压水的压力在0.4MPa~1.0MPa之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二路高压水进口通入第二路高压水;所述第二路高压水压力在1.0MPa~1.6MPa之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一路高压水进口与第二路高压水进口对称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第一路高压水形成圆周多点柱状高压水柱,在混合段形成负压将水底絮状污染物从泥水交界处通过吸口吸入,形成混合物,混合物通过泥水混合物出口输出,可以针对不同水底污染物,例如蓝藻沉积物、添加水处理剂后絮状沉淀物、鹅卵石表面青苔等起到有效的清除。
2、第二路高压水压力可调,通过高压水刀喷口,形成可调高压水柱,可以适合蓝藻沉积物、添加水处理剂后絮状沉淀物、鹅卵石表面青苔等起到有效的清除强度及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东方船研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东方船研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0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盒体快装结构及燃气灶
- 下一篇:前视障碍物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