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氮工业废水高效生物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9372.8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冬;廖可薇;任洪强;朱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婷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工业废水 高效 生物 处理 系统 及其 工艺 | ||
1.一种有机氮工业废水高效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复合式水解酸化池(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2)、低压电强化生物反应池(3)和二沉池(4),
所述复合式水解酸化池(1)底部设有多点式布水系统一(11)、潜水泵(12)和排泥装置一(13),中部设有悬挂有软性填料(15)的填料支架(115),顶部设有带有三角堰(114)的汇水槽(16),所述汇水槽(16)上设有连接至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2)的导流管一(17),
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2)内底部设有多点式布水系统二(21)和排泥装置二(23),中部通过带孔隔板(22)固定有组合式填料(25),顶部设有气体收集装置(26)和溢流槽(27),所述溢流槽(27)内设有溢流堰(214),溢流槽(27)2-14通过导流管二(215)连接至所述低压电强化生物反应池(3);
所述低压电强化生物反应池(3)为合建式,包括A1段(319)、O1段(320)、A2段(321)、O2段(322),每段间通过隔墙(31)隔开,隔墙(31)中部开有出水孔(32)以维持过水断面,所述A1段(319)前端上部设有进水口(33)与导流管二(215)相连,A1段(319)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34);O1段(320)和O2段(322)内均设有多组低压电强化装置(35),且底部设有曝气装置(36),O2段(322)的中部还设有连接至A1段(319)的内回流管(37),以及连接至所述二沉池(4)的出水管(38);
所述低压电强化装置(35)包括铁丝网阳极板(39)、碳纤维刷阴极棒(310)、箱形支撑框(311)和外部电路(312),所述箱形支撑框(311)为绝缘材料,箱形支撑框(311)包括框架(313),所述框架(313)的前后侧面设有多孔板结构的前支撑板(314)、后支撑板(315),所述前支撑板(314)、后支撑板(315)与箱形支撑框(311)底部形成内部空腔(317),用于固定所述铁丝网阳极板(39),在前支撑板(314)、后支撑板(315)的顶部横向连接有两个顶端孔板(316),所述顶端孔板(316)上设有多个贯通孔(318),用于垂直插入所述碳纤维刷阴极棒(310),每组低压电强化装置(35)通过钛丝串联多个碳纤维刷阴极棒(310),并与铁丝网阳极板(39)、外部电路(312)形成回路;
所述铁丝网阳极板(39)与碳纤维刷阴极棒(310)相互平行,每组低压电强化装置(35)中铁丝网阳极板(39)的面积与碳纤维刷阴极棒(310)的截面积比为3:1-5:1;铁丝网阳极板(39)与碳纤维刷阴极棒(310)的距离为120mm-180mm;所述外部电路(312)电流为直流电,电压大小为4V-6V;
所述A1段(319)容积占比A1段(319)与O1段(320)总容积的35%-55%;所述A2段(321)容积占比A2段(321)与O2段(322)总容积的55%-65%;
所述软性填料(15)为长方形布状软性聚丙烯纤维材料,总宽为15mm-30mm,毛圈区宽为10mm-25mm,比表面积为120 m3/g -180 m3/g;
所述带孔隔板(22)的孔洞总面积为孔板面积的45%-60%;所述组合式填料(25)由塑料弹性圆环内圈与醛化纤维束外圈组成,比表面积为260m2/m3-320 m2/m3,圆环外径为10mm-15mm,片距为45mm-65mm,束间距离为35mm-50mm。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系统的有机氮工业废水高效生物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有机氮工业废水经格栅处理,所述有机氮工业废水的水质特征包括总氮浓度为250mg/L-2000mg/L,COD浓度为2000mg/L-20000mg/L,pH为5.0-9.0;由多点式布水系统一(11)控制进入复合式水解酸化池(1),控制池中pH为5.0-9.0,水力停留时间为8h-12h,污泥浓度为3.5g/L-8.0g/L,污泥停留时间为15d-20d;通过池中的潜水泵(12)使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污泥区中的水解菌和产酸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经软性填料(15)上的生物膜进一步降解废水,并截留微生物和悬浮颗粒,上清液至汇水槽(16)收集后经导流管一(17)流出;
步骤二:由所述导流管一(17)流出的废水经多点式布水系统二(21)控制进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2),控制pH为6.5-8.0,水力停留时间为6h-10h,控制池中污泥浓度为12g/L-30g/L,污泥停留时间为15d-20d;填料区的组合式填料(25)可截留由废水冲出的微生物和悬浮颗粒;出水的沼气经过气体收集装置(26)收集;处理后的废水由溢流槽(27)收集后经导流管二(215)流出;
步骤三:由导流管二(215)流出的废水经进水口(33)进入低压电强化生物反应池(3)的A1段(319),同时O2段(322)泥水混合液经内回流管(37)回流至A1段(319),内回流比为200%-400%;控制低压电强化生物反应池(3)污泥浓度为3.5g/L-4.5g/L,污泥停留时间为15d-20d;控制A1段(319)与A2段(321)水力停留时间为8h-12h,溶解氧浓度为0.2mg/L-0.5mg/L;控制O1段(320)与O2段(322)水力停留时间为6h-10h,溶解氧浓度为2.5mg/L-4.0mg/L;水流在A1段(319)和A2段(321),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反应;在01段(320)和O2段(322)的低压电强化装置(35)中,铁丝网阳极板(39)产生的亚铁离子与碳纤维刷阴极棒(310)产生的氢气作为反硝化反应中的电子供体从而提高反硝化效率,O1段(320)和O2段(322)的污泥区中在好氧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处理后的废水由O2段(322)后端池壁上部出水管(38)进入二沉池(4)实现泥水分离,得到最终出水;二沉池(4)中污泥回流至低压电强化生物反应池(3)的A1段(319),污泥回流比为50%-100%,另一部分通过排泥管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3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工件气纹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印刷机专用自动化集中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