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9447.2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0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顾勇涛;彭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2 | 分类号: | B29C70/42;B29C70/54;B29B15/08;B29B15/10;B29C37/00;B29C35/16;B29C35/00;B29K63/00;B29L3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王卫婷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汽车零部件 全自动 生产线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包括纤维层叠件下料区和湿法模压成型区;
所述纤维层叠件下料区包括按照工序排布的上料开卷机(1)、定尺切割机(2)、激光焊接机器人(3)、打码机器人(4)、自动裁剪设备(5)和第一下料机器人(6);
所述湿法模压成型区包括按照工序排布的上料小车(7)、上料机器人(8)、树脂涂覆机器人(9)、树脂涂覆台(10)、高压树脂注射系统(11)、废料小车(12)、成型压机(13)、换模平台(14)、第二下料机器人(15)、冷却压机(16)和下料平台(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开卷机(1)能够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铺层顺序和层数进行定制料辊幅宽和数量;所述上料开卷机(1)至少包括2个上料开卷机构,所述上料开卷机构能够进行上下滑动操作,依次进入工作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机器人(6)位于所述纤维层叠件下料区和所述湿法模压成型区的连接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小车(7)、所述树脂涂覆台(10)和所述成型压机(13)按照工序顺序围绕所述上料机器人(8)呈U型排布,并都位于所述上料机器人(8)的工作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覆台(10)带有真空吸附和加热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所述高压树脂注射系统(11)其树脂混合系统为高压分子级混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压机(13)、冷却压机(16)和下料平台(17)安装工序顺序围绕所述第二下料机器人(15)呈U型排布,并都位于所述第二下料机器人(15)的工作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平台(17)为履带式转台设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机器人(6)和所述上料机器人(8)均包括用于转移纤维层叠件的抓手结构上,所述抓手结构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针刺和加持机构,所述针刺和加持机构数量和位置分布根据纤维层叠件的尺寸而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料机器人(15)包括用于转移产品的抓手结构,所述抓手结构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真空吸盘,其吸盘大小、数量和位置分布根据产品的尺寸和结构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4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