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软碰撞耗能装置及减震耗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9826.1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陈云羿;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61175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碰撞 耗能 装置 减震 系统 | ||
1.一种装配式软碰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屈曲约束支撑,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及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隔震底板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支撑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所述第三连接端用于与所述混凝土基座连接作为水平方向的承力端;
承托底板,用于将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混凝土基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软碰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约束支撑包括:
约束材料,包括硬质套筒,所述硬质套筒内填充有混凝土;
中间芯材,用于承担轴力,安装在所述硬质套筒中且两端伸出套筒,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有接触板,另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承托底板连接;
缓冲层,设置在所述中间芯材与所述硬质套筒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软碰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中间芯材主轴间设置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埋入所述约束材料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软碰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中间芯材主轴间设置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
5.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软碰撞耗能装置的减震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隔震结构,具有隔震底板;
混凝土基座,所述混凝土基座为具有水平安装面的混凝土块,所述水平安装面具有向上拱起的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具有竖直安装面;
所述屈曲约束支撑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利用安装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水平安装面上;
所述承托底板的一板面与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另一板面固定在所述竖直安装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后的所述屈曲约束支撑与所述隔震底板具有同一高度且呈一直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通长拉杆,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基座中;
所述承托底板的下端面由所述水平安装面嵌入所述混凝土基座中,所述通长拉杆贯穿所述承托底板及所述混凝土基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连接件为等边角钢,所述等边角钢一侧与所述屈曲约束支撑的所述硬质套筒连接固定,另一侧与所述混凝土基座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边角钢设置了加劲肋。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底板的部分纵向加劲肋嵌入所述混凝土基座至所述承托底板的底部,嵌入的部分纵向加劲肋的下端面与所述承托底板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8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