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V字型尾水隧洞群的检修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9832.7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1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翔;陆星;黄靖乾;郑应霞;刘西军;朱红波;刘晓宇;胡正凯;王靖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2 | 分类号: | E02B9/02;E02B9/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字型 隧洞 检修 排水系统 | ||
1.一种用于V字型尾水隧洞群的检修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排水系统主要包括主泵排水系统、自吸泵排水系统;
所述的主泵排水系统包括主泵、排水管路,在两个相邻尾水隧洞分别设置第一进排水口和第二进排水口;第一进排水口和第二进排水口通过排水管路连接,并在排水管路上设置所述主泵、控制排水路线的阀组合,当从两个相邻尾水隧洞中的第一尾水隧洞的第一进排水口排出水时,从第一尾水隧洞排出的水经过所述主泵,从两个相邻尾水隧洞中的第二尾水隧洞的第二进排水口排入第二尾水隧洞,当从第二尾水隧洞的第二进排水口排出水时,从第二尾水隧洞排出的水经过所述主泵,从第一尾水隧洞的第一进排水口排入第一尾水隧洞;
所述的自吸泵排水系统包括自吸泵及自吸泵排水连接管路,在第一尾水隧洞和第二尾水隧洞分别设置第一自吸泵进水口和第二自吸泵进水口;自吸泵排水连接管路上设置所述自吸泵、控制排水路线的阀组合,当从第一尾水隧洞的第一自吸泵进水口排出水时,从第一尾水隧洞排出的水通过自吸泵排水连接管路,经过所述自吸泵,再连接到主泵排水系统的排水管路上,从第二尾水隧洞的第二进排水口排入第二尾水隧洞,当从第二尾水隧洞的第二自吸泵进水口排出水时,从第二尾水隧洞排出的水通过自吸泵排水连接管路,经过所述自吸泵,再连接到主泵排水系统的排水管路上,从第一尾水隧洞的第一进排水口排入第一尾水隧洞;
主泵排水系统的排水管路对于第一进排水口和第二进排水口分别设置第一进排水管和第二进排水管,第一进排水管和第二进排水管上分别设置隔离阀,在主泵的进水管路上也设置隔离阀,在主泵排水系统的排水管路上设置与隔离阀配合的控制水流方向的阀或阀组合;
采用若干个三通阀作为与隔离阀配合的控制水流方向的阀组合;
主泵的进水管路与第一进排水管之间设置第一三通阀,主泵的出水管路和第二进排水管之间设置第二三通阀,在主泵的出水管路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之间设置第一连接管路,主泵的进水管路在其隔离阀前通过第二连接管路和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
自吸泵排水系统的自吸泵排水连接管路对于第一自吸泵进水口和第二自吸泵进水口分别设置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分别设置隔离阀,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并联连接到自吸泵的进水端,自吸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到第二进排水管,连接位置处在第二三通阀和第二进排水管上的隔离阀之间,该管路上设置隔离阀;
主泵排水系统的排水管路设置三通阀和隔离阀,自吸泵排水系统的自吸泵排水连接管路设置隔离阀;通过主泵排水系统的三通阀换向、隔离阀启闭和自吸泵排水系统的隔离阀启闭,实现进排水管路的换向;
所述的主泵排水系统的进排水口设置在尾水隧洞底板略高的位置;所述自吸泵排水系统的自吸泵进水口设置在尾水隧洞底板的集水槽中;
所述检修排水系统设置有两套主泵排水系统,都为主用;所述检修排水系统设置有两套自吸泵排水系统,在隧洞检修首次排空时,都为主用,在首次排空后转为一主用一备用;
所述主泵、自吸泵设置在从第一尾水隧洞和第二尾水隧洞之间的泵室中,且泵室的底高与第一尾水隧洞和第二尾水隧洞的底板高程基本一致;所述检修排水系统还设置有泵室的渗漏排水系统;
第一尾水隧洞(1-1)检修时,首先开启主泵排水系统Ⅰ,利用主泵(6-1)排水的流程如下:打开第一隔离阀(3)、第二隔离阀(5)和第三隔离阀(11),第一三通阀(4)转至内部通向为P1→B1,第二三通阀(10)转至内部通向为B2→P2,启动主泵(6-1),该系统开始排水;系统内的水流向如下:第一尾水隧洞(1-1)→第一进排水口(30-1)→第一管路(12-1)→第一隔离阀(3)→第一三通阀(4)→第二隔离阀(5)→主泵(6-1)→第一示流信号器(8)→第一泵控阀(9)→第二三通阀(10)→第三隔离阀(11)→第二管路(12-2)→第二进排水口(30-2)→第二尾水隧洞(1-2);作为备份的第二主泵(6-2),其与主泵(6-1)的排水流程相同;
当第一尾水隧洞(1-1)内水位较低,积水接近排空时,关闭主泵排水系统Ⅰ,开启自吸泵自吸泵排水系统Ⅱ;利用第一自吸泵(13-1)排水的流程如下:打开第四隔离阀(14)、第五隔离阀(18)和第三隔离阀(11),关闭第六隔离阀(19)、第一隔离阀(3)和第二隔离阀(5),启动第一自吸泵(13-1),该系统开始排水;系统内的水流向如下:第一尾水隧洞(1-1)→第一进水口(31-1)→第三管路(29-1)→第四隔离阀(14)→第一自吸泵(13-1)→第二示流信号器(16)→第二泵控阀(17)→第五隔离阀(18)→第三隔离阀(11)→第二管路(12-2)→第二进排水口(30-2)→第二尾水隧洞(1-2),将第一尾水隧洞(1-1)的剩余积水通过第一自吸泵(13-1)及第二尾水隧洞(1-2)的第二进排水口(30-2)排至第二尾水隧洞(1-2);第二自吸泵(13-2)与第一自吸泵(13-1)的排水流程相同;当第一尾水隧洞(1-1)首次排空后,由第一自吸泵(13-1)或第二自吸泵(13-2)进行隧洞衬砌渗漏水排水,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第二尾水隧洞(1-2)检修时,首先开启主泵排水系统Ⅰ,利用主泵6-1排水的流程如下:打开第三隔离阀(11)、第二隔离阀(5)和第一隔离阀(3),第二三通阀(10)转至内部通向为P2→A2,第一三通阀(4)转至内部通向为A1→P1,启动主泵(6-1),该系统开始排水;系统内的水流向如下:第二尾水隧洞(1-2)→第二进排水口(30-2)→第二管路(12-2)→第三隔离阀(11)→第二三通阀(10)→第二连接管路(32-2)→第二隔离阀(5)→主泵(6-1)→第一示流信号器(8)→第一泵控阀(9)→第一连接管路(32-1)→第一三通阀(4)→第一隔离阀(3)→第一管路(12-1)→第一进排水口(30-1)→第一尾水隧洞(1-1);作为备份的第二主泵(6-2),其与主泵(6-1)的排水流程相同;
当第二尾水隧洞(1-2)内水位较低,积水接近排空时,关闭主泵排水系统Ⅰ,开启自吸泵自吸泵排水系统Ⅱ;利用第一自吸泵(13-1)排水的流程如下:打开第六隔离阀(19)、第五隔离阀(18)和第一隔离阀(3),关闭第四隔离阀(14)、第三隔离阀(11),第二三通阀(10)转至内部通向为P2→B2,第一三通阀(4)转至内部通向为A1→P1,启动第一自吸泵(13-1),该系统开始排水;系统内的水流向如下:第二尾水隧洞(1-2)→第二进水口(31-2)→第四管路(29-2)→第六隔离阀(19)→第一自吸泵(13-1)→第二示流信号器(16)→第二泵控阀(17)→第五隔离阀(18)→第二三通阀(10)→第一连接管路(32-1)→第一三通阀(4)→第一隔离阀(3)→第一进排水口(30-1)→第一尾水隧洞(1-1),将第二尾水隧洞(1-2)的剩余积水通过第一自吸泵(13-1)及第一尾水隧洞(1-1)的第一进排水口(30-1)排至第一尾水隧洞(1-1);第二自吸泵(13-2)与第一自吸泵(13-1)的排水流程相同;当第一尾水隧洞(1-1)首次排空时,由第一自吸泵(13-1)或第二自吸泵(13-2)进行隧洞衬砌渗漏水排水,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8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