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雾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9930.0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5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双施;段生宝;李勇;谢劲松;王红梅;丁少华;陈晔洲;王玉珏;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5B17/06 | 分类号: | B05B17/06;B05B7/04;B05B7/16;B05B7/26;A61L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祁云珊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雾化 装置 | ||
1.一种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箱、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雾化箱内的雾化室、排雾室、混合室和加热室、设置在所述雾化室中的超声换能器、设置在所述排雾室中的气泵、与所述气泵连接的排雾喷头、设置在所述加热室中的风机和加热器以及用于将所述加热室中的热风排入所述混合室内的排风喷头;
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混合室上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雾化室通过所述气泵和排雾喷头与所述混合室连通,以将所述雾化室中产生的雾气输送至所述混合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和排雾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排雾室和混合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加热室和混合室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排雾喷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所述排雾喷头伸入所述混合室内,所述气泵通过排雾管道与所述排雾喷头连接;
所述排风喷头设置在所述第三隔板上,所述排风喷头伸入所述混合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中存储有用于产生雾气的溶液,所述超声换能器浸没在所述溶液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内还设置有导流混合组件,所述导流混合组件包括柱体导流管、将所述排雾喷头连通至所述柱体导流管的第一进气口的第一进气管、将所述排风喷头连通至所述柱体导流管的第二进气口的第二进气管以及将所述柱体导流管的出气口连通至所述出风口的排气管;
所述第一进气口沿所述柱体导流管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口沿所述柱体导流管的外周壁切向设置,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补液组件,所述自动补液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雾化室侧部的补液口、通过补液管道与所述补液口连通的储液箱、固接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的导向杆、可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的密封塞、固接在所述密封塞侧部的用于密封覆盖在所述补液口上的密封橡胶片以及通过连杆固接在所述密封塞下部的浮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口上方的雾化室内壁与所述导向杆之间连接有限位支杆;
所述密封塞中部开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的导向滑孔,所述导向杆的底部连接有直径大于所述导向滑孔的限位盘。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和雾化室内存储的溶液相同,均为针对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生物阻断剂溶液;
所述生物阻断试剂溶液中的生物阻断试剂为生物大分子,且该生物阻断试剂可与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外壳上的至少一个特定位点进行结合或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阻断试剂包括牛\羊乳抗体、卵黄抗体、抗体Fab段、多肽或单链抗体、核酸适配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阻断试剂包括牛乳抗体,其可与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进行结合或包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阻断试剂包括卵黄抗体,其可与猪瘟病毒的E2蛋白、猪圆环病毒的Cap蛋白及猪肺炎支原体P36-P46-P65蛋白进行结合或包裹。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阻断试剂包括多肽或单链抗体,其可与流感病毒亚型的HA蛋白进行结合或包裹。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阻断试剂包括核酸适配子,其可与埃博拉病毒的包膜糖蛋白GP进行结合或包裹。
14.一种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如权利要求书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将所述生物阻断剂溶液雾化,通过雾化的生物阻断剂与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进行结合或包裹,从而阻止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进入人体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9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氧涂布纸用自动涂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影灯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