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越断层的明挖地铁隧道的修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0038.4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强;孙飞;杨洪誉;张洋;秦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4;E21D11/38;C04B28/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越 断层 地铁 隧道 修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越断层的明挖地铁隧道的修建方法,包括在跨越断层区域内开挖隧道坑、在隧道坑内浇筑隧道衬砌、回填覆盖土体等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隧道坑内浇筑隧道衬砌的具体作法是:在隧道坑内,用钢纤维混凝土,分节段浇筑隧道衬砌,隧道衬砌的节段间设置10cm‑20cm的变形缝(3);且在断层的破碎带(1)区域内的隧道衬砌的节段长度为5‑10m,在断层的过渡带(2)的隧道衬砌的节段长度为8‑15m;所述的隧道衬砌的断面,均呈上拱下方的拱门形,且在上部的拱形与下部的矩形交接处以圆弧过渡;上部的拱形的高跨比为1/5‑1/12。用该法修建的明挖地铁隧道具有良好的抗错动和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明挖地铁隧道的修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地铁建设的不断推进,穿越活动断层的地铁隧道工程不断出现。而活动断层的错动(严重的错动即为地震)会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稳定及安全,造成隧道结构的损害或破坏。
现有的地铁隧道按开挖方法分为明挖隧道和暗挖隧道两种:明挖隧道的开挖方法是先将地面挖开,形成露天的隧道坑,再在隧道坑中修筑隧道结构(衬砌),然后再覆盖回填;明挖隧道适用于浅埋隧道及郊区隧道的修建。暗挖隧道的开挖方法是,是通过钻孔进入土体内部后,然后在土体内部横向挖洞并施作隧道结构;暗挖隧道适用于深埋及城区内地铁隧道的修建。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明挖地铁隧道在活动断层发生错动时,其穿越活动断层的部位受到的损害大于暗挖隧道。这是因为明挖法更多的破坏了土体本身的固有结构,而回填土的结构强度低,导致明挖隧道及其周围的整体结构强度降低。加之明挖地铁隧道的断面均为矩形,具有隧道空间利用率高,施工便捷等优点,但明挖隧道的角隅处及顶部中间的应力集中,使其在活动断层错动、地震时受到的损害更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越断层的明挖地铁隧道的修建方法,用该法修建的明挖地铁隧道具有良好的抗错动和抗震性能。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越断层的明挖地铁隧道的修建方法,包括在跨越断层区域内开挖隧道坑、在隧道坑内浇筑隧道衬砌、回填覆盖土体等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隧道坑内浇筑隧道衬砌的具体作法是:
在隧道坑内,用钢纤维混凝土,分节段浇筑隧道衬砌,隧道衬砌的节段间设置10cm-20cm的变形缝;且在断层的破碎带区域内的隧道衬砌的节段长度为5-10m,在断层的过渡带的隧道衬砌的节段长度为8-15m;
所述的隧道衬砌的断面,均呈上拱下方的拱门形,且在上部的拱形与下部的矩形交接处以圆弧过渡;上部的拱形的高跨比为1/5-1/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方法在活动断层穿越区修建的地铁隧道,其隧道断面由现有的矩形改为上拱下方的拱门形。上部的拱形,能很好的将错动或地震的冲击力均匀分散至拱及矩形的侧墙上,有效的减少了拱顶的应力集中,明显降低了隧道顶部塌陷的损害;同时,拱形与矩形交接处以圆弧过渡,也有效的避免了断面角隅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有效减少错动对隧道的破坏。理论分析表明:无论裂缝长度和宽度还是数量都较矩形断面好,对裂缝进行简单的维修加固即可实现恢复通车,提高了隧道结构的抗错动和抗震性能。
二、本发明方法在活动断层穿越区,采用分段浇筑衬砌+段间变形缝柔性连接的方式修建地铁隧道;且在活动断层的错动危害最大的破碎带区域内的隧道衬砌节段更短(5-10m),而在活动断层的错动危害更小的过渡带区域内的隧道衬砌节段更长(8-15m),使隧道结构分段保持独立性,从而降低了活动断层区域尤其是破碎带区域的明挖隧的纵向刚度。在发生断层错动时,使得隧道结构更容易随地层错动而变形,隧道结构的破坏集中在连接部位或结构的局部(节段),从而避免明挖隧道大规模的、不可修复的整体性破坏;可通过对损害的连接部位或结构局部进行维修,即可恢复明挖隧道的使用,也明显提高了隧道结构的抗错动和抗震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0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软碰撞耗能装置及减震耗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篮球投篮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