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显微扫描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0057.7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8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雄;张辅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1/00 | 分类号: | G02B21/00;G02B21/36;G02B2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显微 扫描仪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简易显微扫描仪,具体涉及显微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简易显微扫描仪,通过设计微器主体、显影设备,所述显微器主体由底座、镜臂、支撑臂、镜筒、连接杆组成,所述底座连接镜臂,所述镜臂连接载物台,镜臂上端固定连接镜筒,镜筒上端连接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二者镜面呈度夹角相对;所述支撑臂底端连接镜臂,上端连接聚光镜,支撑臂内部中空,内部设有光纤连接聚光镜,能够将显微镜显微的标本进行扫描,将扫描图像传输到显示器上,有助于对标本的教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微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显微扫描仪。
背景技术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扫描仪通常被用于计算机外部仪器设备,通过捕获图像并将之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显示、编辑、存储和输出的数字化输入设备。
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显微镜对标本观测需要使用人眼亲自眼,由于放大的图像较小,将放大标本的画面进行图像捕捉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不利于后期的对放大标本的教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易显微扫描仪,通过设计显微器主体、显影设备,解决了目前显微镜对放大标本的画面进行图像捕捉较为困难,不利于后期教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简易显微扫描仪,包括显微器主体、显影设备,所述显微器主体由底座、镜臂、支撑臂、镜筒、连接杆组成,所述底座连接镜臂,所述镜臂连接载物台,镜臂上端固定连接镜筒,镜筒上端连接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二者镜面呈度夹角相对;所述支撑臂底端连接镜臂,上端连接聚光镜,支撑臂内部中空,内部设有光纤连接聚光镜;
所述镜筒为环状筒,外环筒腔内分别连通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中空杆件,内部设有电信号连接线分别连接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镜筒下端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通过聚光镜透射的光通过光束会聚透镜依次反射到第二反光镜中,所述透镜将光会聚到载物台上夹片上。
所述扫描仪内包含:透镜、光滤波器、光感应器,信号发生器,立方体分光器,光源发射器,信号处理器,所述光源发射器通电发射强光至立方体分束器,所述光纤的光源来自源发射器,由透镜聚焦,并且从光纤的另一端向透镜的光发散,由聚光镜的聚光器捕获的返回光,显微镜头通过相同的光路并通过光纤返回到透镜,所述返回光借助于位于光源发射器和透镜之间的立方体分束器分离,并且该立方体分束器使返回光转向在由光检测器检测到的光束中。
所述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可以响应于通过电信号连接线分别从电子扫描信号发生器提供的信号,信号跟随换能器移动,从而使反射光束沿X和Y方向移动,从而使照明光斑横穿,标本以扫描方式显示;
所述光纤用于将来自所述光源发射器的光束发射到所述聚光镜,并且用于将来自所述的载物台的物体发出的光发射到反光镜内。
所述凹面反射器将从光纤尖端传输的光聚焦在靠近光纤尖端的位置,显微镜进一步包括支撑被检查物体的装置,被反射镜聚焦的光照亮,并使物体发出的光被反射镜聚焦到换能器,换能器将光传递到纤尖端上。
所述光源发射器包括一组单独的光纤,用于将光束发射到所述聚光装置,所述聚光装置接收从所述聚光器中聚焦出来的发射光,光纤组的一端,其中在光纤组的所述端部处的各个光纤的尖端在光传播的方向上错开。
所述光源发射器提供一对不同波长的光束的一对光源中的一个,并且所述光学传输装置有效地组合这些光束以进行传输,光束聚集到聚光装置上,以使所述点观察场被所述不同波长的光照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显微扫描仪在标本扫描中的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0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