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石孔隙度、比面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0637.6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均;周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维均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呼和浩特市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510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孔隙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孔隙度、比面测试装置,属于油田开发测试技术领域,岩心夹持器左端与Ⅱ气体室通过管线连通,Ⅱ气体室左端通过管线与单向阀相连通,上端与Ⅰ气体室通过管线及上游三通阀连通,Ⅰ气体室与差压传感器一端连接,差压传感器另一端与岩心夹持器的右端连接,差压传感器与岩心夹持器管路之间设有一条管路;岩心夹持器右端通过管线、下游三通阀及截止阀与密闭容器连接,密闭容器上设有压力表及排气管线,密闭容器下端有出液体管线,出液体管线上从上至下依次有截止阀及流量计,流量计下端管线伸入开口容器中,上述连接方式构成岩心比面测试系统用于测岩石比面;真空泵安装在抽空管路上,抽空管路安装在下游三通阀与下游截止阀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石孔隙度、比面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岩石孔隙度及岩石比面在油田开发作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石油开采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测定岩石比面,需要知道对应岩石的孔隙度,而在现有的测试技术中往往需要同时具有测试孔隙度的实验仪器和测试岩石比面的测试设备。在测试作业时,必须先知道岩石的孔隙度才能继续测试对应岩石的比面值,由于操作的复杂性,降低测试效率,反复拆卸岩心给测试结果带来较大影响,降低了比面值的准确率,产生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岩石孔隙度、比面测试装置,通过该实验装置可以不用反复拆卸安装岩心,通过相应截止阀及三通阀的开闭以及真空泵的工作即可完成对岩石孔隙度及岩石比面的测试,获得相应的试验数据。本发明提供的测试装置既可单独完成岩心孔隙度的测试,也可同时完成对岩石比面的测试。
本发明之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岩石孔隙度、比面测试装置,包括储气瓶、管线、压力表、截止阀、上(下)游三通阀、单向阀、上(下)气体室、岩心、岩心夹持器、差压传感器、真空泵、流量计、密闭容器及开口容器等。根据摘要附图,其大致构成为:所述储气瓶出口有一截止阀(下称第一截止阀),截止阀出口端有一压力表(下称第一压力表)用以监测出口端气体压力,第一压力表前端设有一截止阀(下称第二截止阀),该截止阀前端通过管线连接有单向阀,单向阀前端设置有下气体室,所述下气体室与所述岩心夹持器通过管线及一截止阀(下称第三截止阀)连接,在所述下气体室的上端设有所述上游三通阀,所述上游三通阀上端与所述上气体室连接,所述上气体室与所述差压传感器通过管线及所述下游三通阀与岩心夹持器另一端相连,所述上游三通阀一管路与差压传感器一段管路连接,在该管路上有一压力表(下称第二压力表),在图示中与所述差压传感器及所述岩心夹持器并联,在所述下游三通阀的一端通过管线、截止阀(下称第四截止阀)与所述密闭容器连接,所述密闭容器上设有一检测所述玻璃容器内压力的高敏压力表(下称第三压力表)及一容器排气截止阀,在所述密闭容器下端通过管线与一截止阀(下称第五截止阀)和所述流量计连接至所述开口容器内。该测试装置设有加环压管路及抽空管路,所述环压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表及第二截止阀之间与所述岩心夹持器的环压口相连通,在所述环压管路中设有一截止阀(下称第六截止阀)、真空压力表(下称第四压力表)及环压排空阀,所述抽空管路设置在下游三通阀及第四截止阀之间,所述抽空管路中有抽空截止阀和压力表(下称第五压力表)以及所述真空泵。
作为选择1,所述岩心孔隙度测试系统由下气体室、压力表(称为第六压力表)、第三截止阀、岩心夹持器、下游三通阀以及管路支路及支路上的截止阀(称为支路截止阀)组成,第六压力表直接设置在所述下游气体室上用于监测气体压力,所述支路截止阀可以控制气体进入到岩心夹持器右端渗入岩心中。
作为选择2,所述岩石孔隙度、比面测试装置有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作为选择2的进一步选择3,数据采集处理装置通过数据线与压力表、差压传感器、流量计等联结。
作为选择4,所述岩石孔隙度、比面测试装置通过手摇泵给岩心夹持器加环压,即加环压回路与主管路不连接,而是直接与手摇泵连接,加环压介质为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维均,未经李维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0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