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描述子的协议报文和数据的交互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1120.9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5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权磊;朱繁;寇强;刘乐盈;陈旭峰;李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旌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9/06 | 分类号: | H04L69/06;H04L69/22;H04L67/01 |
代理公司: | 西安佳士成专利代理事务所合伙企业(普通合伙) 61243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710077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描述 协议 报文 数据 交互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描述子的协议报文和数据的交互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信主体运行接收报文‑报文解析‑数据更新‑报文生成‑发送报文的业务逻辑循环;通信主体的接口模块从不同的数据接口接收数据报文或者将协议模块的输出报文从指定接口输出;通信主体的协议模块根据描述子的描述调用对应映射函数完成协议报文和数据参数的交互;通信主体的业务模块完成通信主体的业务逻辑,完成数据或者协议报文的更新。本发明降低协议匹配难度,灵活性高,具有兼容性好,易于升级和配置的优点,同时能够大幅度降低开发难度,节约开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嵌入式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描述子的协议报文和数据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微机电、芯片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水表、电表等终端采集设备也从传统的模拟量采集传输向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设备通信层面,由模拟传输转向数字分组传输。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终端与主站的数据传输出现了串行总线、以太网、无线广域网、以及专用动态网络等多种通信手段,实际组建网络时往往需要多个网络并存或者分段传输终端数据。
多网络并存或者分段传输的模式能够针对当前应用场景匹配最实用的网络,有效的提高网络的连通性,但同时也引入了协议匹配的问题。一方面,不同的通信手段的技术特点不同,因而不同网络都有一套固有的通信协议,协议之间相互不完全兼容;另一方面,不同类型或者型号的终端设备往往有一套自己的通信协议,各个型号之间也不能完全兼容,这就对处于网络中间层的集中器、中继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典型的水电表数据采集网络包含主站、集中器/中继器、以及采集终端三个层面,其中集中器/中继器属于中间设备,负责主站命令的下发以及采集终端数据的汇总和上报,这就需要集中器对上兼容以太网、4G网络、专用网等主站网络接口,对下兼容ModBUS、MBUS等不同类型的采集终端数据接口,需要同时具备兼容上下设备接口数据格式的协议,这就使得现有的集中器面临模块耦合性高、难以升级维护的问题:一方面,为了共享配置数据,所有协议都由一个主程序的不同模块实现,改动任意模块都需要重新梳理主程序,开发难度大、周期长;另一方面,改动原有协议或添加新协议之后,需要程序涉及的所有协议重新测试,以确保不同协议条件下共享配置内容没有产生相互干扰,极大的增加了测试周期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描述子的协议报文和数据的交互方法,通过描述子描述协议的单元字段和数据参数的映射关系,按照与协议对应的字段集合解析或生成协议报文,实现协议报文和数据的交互,降低协议匹配难度,灵活性高,具有兼容性好,易于升级和配置的优点,同时能够大幅度降低开发难度,节约开发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描述子的协议报文和数据的交互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描述子的协议报文和数据的交互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通信主体运行接收报文-报文解析-数据更新-报文生成-发送报文的业务逻辑循环;
其中,通信主体的接口模块从不同的数据接口接收数据报文或者将协议模块的输出报文从指定接口输出;
通信主体的协议模块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描述子文件,每个描述子文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描述子,描述子用于描述协议的单元字段和数据参数的映射关系,并利用映射函数的灵活性为业务逻辑提供接口,协议模块根据描述子的描述调用对应映射函数完成协议报文和数据参数的交互;
通信主体的业务模块完成通信主体的业务逻辑,完成数据或者协议报文的更新。
一种基于描述子的协议报文和数据的交互系统,包括:
通信主体,用于运行接收报文-报文解析-数据更新-报文生成-发送报文的业务逻辑循环;通信主体包含接口模块、业务模块、协议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旌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旌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1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