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1349.2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8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淑琴;王艳茹;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V8/20 | 分类号: | G01V8/20;E04G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许建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预制 安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和检测装置,所述发射器安装在检测装置上,并与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接收器内具有提示装置,设置在吊车驾驶室内,同时与发射器通信,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梁是否移动到位。本发明的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通过接收器、发射器和检测装置的组合作用,便可有效的实现利用接收器和发射器组合的作用,便可有效的实现检测当前的梁是否安装到位的效果了,以此实现在梁安装到位的时候,吊车驾驶室内的司机便能够有效的得知当前的梁是否移动到位了,因而便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为工人通知的原因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化建筑是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工业化建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极大的增加建筑速度,缩小工程时间。
现有的工业化建筑便是首先在工厂内生产出梁和墙板,然后再将梁和墙板搬到建筑工地上,然后通过吊装拼装的方式,将梁和墙板组合安装到建筑工地上,如此便可实现对于建筑的施工,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梁和墙板是预先制作好的,因而相比于常规的建筑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部件之间的拼接精度要求较高,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吊车将梁吊起来,然后放置到框架柱上,再通过工人人工的将梁的端部对应到框架柱或是墙板上安装的位置,之后再通知吊车将梁放下,接着工人再将梁进行固定,以此实现对于梁的安装,然而由于上述最后过程需要工人通知吊车司机才能够知道什么时候放下梁,因此若是出现工人通知不及时或是通知过早的时候,梁便难以准确的放置到安装的位置上,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辅助梁精确的放置到安装位置上的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和检测装置,所述发射器安装在检测装置上,并与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接收器内具有提示装置,设置在吊车驾驶室内,同时与发射器通信,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梁是否移动到位,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梁到位时,发射器输出信号至接收器内,接收器内的提示装置发出提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条和接收条,所述发射条首尾相接套接在梁靠近端部的位置上或是首尾相接围绕成与框架柱断面相同形状并固定在梁的下侧面上,所述接收条首尾相接围绕成与梁断面相同形状并贴合固定在墙板上或是首尾相接套接在框架柱的上端,所述接收条与发射器耦接,所述发射条上均匀的分布有若干个发射点,所述接收条上均匀的分布有若干个接收点,当接收条上的接收点均一一对应的接收到发射点发射的信号时,接收条输出信号至发射器内,发射器输出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条包括发射粘贴条和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发射粘贴条上作为发射点的红外发射头以及固定在发射粘贴条上的电池盒,所述红外发射头与电池盒之间通过贴合在发射粘贴条上的导线连接,以接收电池盒输出的电源发出红外光柱,所述接收条包括接收粘贴条和数量与红外发射头一一对应作为接收点的红外接收头,所述红外接收头均匀分布在接收粘贴条上,所述发射器固定在接收粘贴条上,并与红外接收头耦接,当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光柱时,输出信号至发射器内,发射器输出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粘贴条包括条体和分别固定在条体两端的卡件和扣件,所述卡件与扣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头均固定在条体的一侧面上,所述条体背向红外发射头的一侧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吸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件包括卡座和可旋转的设置在卡座上的卡柱,所述扣件包括扣座,所述扣座被刑拘条体的一侧开设有扣槽,所述卡柱与扣槽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卡座内靠近扣槽槽底的位置上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内可滑移的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朝向扣槽的一侧同轴固定有推杆,所述推杆背向活塞的一端穿入到扣槽内,以与旋入到扣槽内的卡柱相抵,受卡柱的推动而移动,若干个所述吸盘均通过开设在条体内的通气管道与气腔靠近扣槽的一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未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1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地用手推车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浸渍加工纸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