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加热系统和对溶剂进行预加热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2035.4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5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陆段军;吴洪田;胡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7/00 | 分类号: | B01L7/00;B01D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江漪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系统 溶剂 进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预加热萃取样品用的溶剂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热系统(100)包括:
预加热单元(110),包括:
预加热本体(112),所述预加热本体(112)包括第一预加热区域和第二预加热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包括供待预热的溶剂流入的入口段,而所述第二预加热区域包括供已预热的溶剂流出的出口段,所述溶剂经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预热后再流向所述第二预加热区域;
加热器(114),所述加热器(114)构造成对所述预加热本体(112)的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和所述第二预加热区域独立供热,以能对处于所述预加热本体(112)内的所述溶剂进行预加热;
第一传感器(116),所述第一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入口段处;
第二传感器(118),所述第二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出口段处;以及
加热控制单元(120),所述加热控制单元(120)配置成至少基于由所述第二传感器(118)测得的所述溶剂在所述出口段处的出口段温度来调节对所述第二预加热区域的加热功率,并且至少基于由所述第一传感器(116)测得的所述溶剂在所述入口段处的入口段温度、入口段温度变化率、所述出口段温度、所述第二预加热区域的加热功率以及所述溶剂在所述出口段处需达到的预设温度来调节对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的加热功率;
其中,所述预加热本体(112)为单体结构,在所述单体结构的内部开出有流道(113),以使得所述溶剂从所述预加热本体(112)的所述入口段沿着所述流道以蛇形方式流到所述出口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120)配置成基于由如下公式所获得的POUT对所述第二预加热区域的加热功率进行PID控制:
,
其中,KP、KI和Kd为预设参数,TOUT为所述出口段温度,TSET为所述溶剂在所述出口段处需达到的预设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120)配置成基于由如下公式所获得的PIN来调节对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的加热功率:
其中,K1、K2、KP2和Kd为预设参数,TIN为所述入口段温度,PIN大于POUT。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14)包括对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供热的第一加热元件(114a)和对所述第二预加热区域供热的第二加热元件(114b),所述第一加热元件(114a)构造成与所述预加热本体(112)的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直接接触,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114b)构造成与所述第二预加热区域直接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结构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结构包括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所述单体结构在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上附连有端盖,所述端盖内设有凹槽,每个凹槽与相邻两个贯通孔的同一端流体连通,从而形成以蛇形方式延伸的流道(11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彼此平行布置,且位于所述单体结构的相对的两条长边上的相邻各端盖是彼此间隔开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14)为加热棒、薄膜加热器、陶瓷加热器或云母加热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热系统(100)还包括溶剂进液单元(130),所述溶剂进液单元(130)包括连接到所述预加热本体(112)的所述入口段的进液管路(132),以供溶剂流入所述预加热本体(1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203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