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2437.4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林;邵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21B47/13 | 分类号: | E21B47/13;E21B17/08;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易滨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电磁 测量 信号 方法 | ||
1.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根据现场经验确定电磁随钻测量信号的极限传输深度;
S102:采用绝缘套管接头将邻井套管分割成上部邻井套管和下部邻井套管;
S103:将四芯铠装电缆与所述上部邻井套管和所述下部邻井套管连接固定;利用所述四芯铠装电缆,将所述上部邻井套管与地面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地面信号发射模块连接;将所述下部邻井套管与地面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地面信号发射模块连接;
S104:采用绝缘钻杆接头将钻杆分割成上部钻杆和下部钻杆;将井底测量模块和井底信号收发模块安装于绝缘钻杆接头内部;
S105:利用所述上部邻井套管、所述下部邻井套管、所述上部钻杆、所述下部钻杆、所述地面信号接收处理模块、所述地面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井底测量模块和所述井底信号收发模块实现电磁随钻测量信号的上传和下传;
步骤S105中,电磁随钻测量信号的上传,具体为:
信号上传时,所述井底测量模块测量井底工程参数,并将所述井底工程参数传递给井底收发模块;所述井底收发模块对所述井底工程参数进行编码调制和D/A转换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井底工程参数以电磁信号形式发射出去;所述地面信号接收处理模块通过所述四芯铠装电缆子芯检测绝缘套管接头两端的所述上部邻井套管和所述下部邻井套管之间的电势差,并进行滤波和解码,获得所述处理后的井底工程参数,完成电磁随钻测量信号的上传;
电磁随钻测量信号的下传,具体为:
信号下传时,所述地面信号发射模块将下传指令以正弦电压信号施加在绝缘套管接头两端的上部邻井套管和下部邻井套管之间,进而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出去;所述井底收发模块检测所述绝缘钻杆接头两端的上部钻杆和下部钻杆之间的电势差,并进行滤波和解码,获得下传指令,完成电磁随钻测量信号的下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2中,所述绝缘套管接头的深度比所述极限传输深度大x米,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a,b]米,a和b均为预设值,且0a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3具体为:
S201:将四芯铠装电缆的两根子芯连接在所述上部邻井套管的底端,另外两根子芯连接在所述下部邻井套管的顶端,并将所述四芯铠装电缆与邻井套管下入邻井中,并固井;
S202:将连接在上部邻井套管底端和下部邻井套管顶端的子芯各一根与地面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相连,另外两根子芯与地面信号发射模块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4中:所述绝缘钻杆接头与钻头之间的距离为y米;其中y的取值范围为[c,d]米,c和d均为预设值,且0c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随钻测量信号的上传和下发均包括两种模式:分别为间歇式和差频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具体为:当信号上传时,信号下传停止;当信号下传时,信号上传停止;所述差频式,具体为:信号上传和信号下传同时进行,但信号上传时和信号下传时选用不同的信号发射频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管接头本体为普通套管,两端分别加工公扣和母扣,其螺纹面、内表面及外表面均喷涂柔性耐磨陶瓷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钻杆接头本体为普通钻杆,两端分别加工公扣和母扣,其螺纹面、内表面及外表面均喷涂柔性耐磨陶瓷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电磁随钻测量信号助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井与正钻井之间的距离为z米;其中,z的取值范围为[e,f]米,e和f均为预设值,且0e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24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