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轮胎热裂解用油封冷凝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2576.7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1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耀强;冷帅;邢济尧;房海滨;薛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伊克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C10G5/06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祺;张玲 |
地址: | 2664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轮胎 裂解 用油封 冷凝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废旧轮胎热裂解用油封冷凝系统,属于废旧轮胎热裂解技术领域,其能够对废旧轮胎热裂解产生的气体进行充分冷凝。该油封冷凝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不凝气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气体入口之间、第二冷凝器的不凝气出口与第三冷凝器的气体入口之间均连有输气管道;油封冷凝系统还包括输油管道,输油管道包括第一直管段、U型管段和第二直管段;第一直管段设有与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相连的第一油品入口,以及与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相连的第二油品入口,第二直管段设有与第三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相连的第三油品入口;第二直管段连接有油品收集罐,油品收集罐的顶部设有不凝气分气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旧轮胎热裂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旧轮胎热裂解用油封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废旧轮胎热烈解技术是利用各种工业废油燃烧产生的热烟气或用电加热装置,在缺氧或情性气氛下将废旧轮胎加热分解,回收气体、油、固体碳、钢丝和一些化工产品,其中,热裂解产生的气体(包含油气和不凝气)需要进行冷凝,以进一步回收其中的油气。传统的冷凝方式是采用盘管冷凝装置,使油气从盘管中通过,盘管外采用水喷淋以进行冷却,但其需要设置大体积的水箱和喷淋装置,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存在油气冷凝不彻底的问题。为了减小冷凝装置占用的空间,目前,通常采用列管冷凝器对废旧轮胎热裂解的气体进行冷凝,但仍存在油气冷凝不彻底的问题。因而,如何对废旧轮胎热裂解产生的油气进行彻底冷凝,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废旧轮胎热裂解用油封冷凝系统,其能够对废旧轮胎热裂解产生的气体进行充分冷凝,实现油气和不凝气的有效分离,并充分回收油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废旧轮胎热裂解用油封冷凝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均设有气体入口和冷凝油出口,所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均设有不凝气出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气体入口连接于热裂解气体出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不凝气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气体入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器的不凝气出口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气体入口之间,均连接有输气管道;所述油封冷凝系统还包括输油管道,所述输油管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管段、U型管段和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相连通的第一油品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相连通的第二油品入口,所述第二直管段设有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相连通的第三油品入口;所述第二直管段的末端连接有油品收集罐,所述油品收集罐的顶部设有不凝气分气包,所述不凝气分气包与油品收集罐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均为立式列管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内的待冷凝的气体均走管程,冷凝介质走壳程;所述气体入口设于所述立式列管冷凝器的顶部封头上,所述不凝气出口设于所述立式列管冷凝器的底部封头上,所述冷凝油出口设于所述立式列管冷凝器的底部封头的底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与所述第一油品入口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与所述第二油品入口之间,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冷凝油出口与所述第三油品入口之间,均安装有用于观察冷凝油流动的观察视镜。
作为优选,所述U型管段的底部设有取样排渣口。
作为优选,所述不凝气分气包设有不凝气输出口。
作为优选,所述油品收集罐设有油品输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废旧轮胎热裂解用油封冷凝系统,通过设置的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对废旧轮胎热裂解产生的气体进行分级冷凝,实现了油气和不凝气的彻底分离,油气回收更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伊克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伊克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2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