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内墙保温隔音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3215.4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雷;张婧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广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88;E04F13/076;E04F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聚氨酯 发泡 内墙 保温 隔音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内墙保温隔音系统,包括由内至外分层分布的内墙墙体、二氧化硅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复合材料层、集成墙板。所述墙体与集成墙板通过集成墙板固定件固定并形成空间结构,二氧化硅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复合材料层粘接墙体与集成墙板同时提供保温及隔音性能。本发明技术通过高掺杂比例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聚氨酯材料实现了优异的保温性能、隔音性能。相较与传统集成墙板系统,在同样厚度上提供了更多的实用性能,相较于传统的聚苯乙烯保温隔音系统,实现了更小的空间占用。同时本发明在材料体系上采用常规聚氨酯发泡胶材料体系,因此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在推广后将较好的推动建筑装修领域的节能技术进步。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内墙保温隔音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冬季无供暖,老旧小区无外墙保温,由于冬季日照不足房屋墙体保暖性不够整体阴冷。同时北方地区部分房间邻近建筑物外墙部分的内墙俗称“冷山”,冬季导致室内温度过低。居民室内靠近电梯的部分及邻近道路的墙体还面临着噪音问题。目前内墙保温及隔音系统的解决方案一般为聚苯乙烯发泡板或岩棉层与装饰板相结合的方案。该方案受制于聚苯乙烯和岩棉的保温特性和隔音特性,为保证保温和隔音效果一般采用4厘米以上的聚苯乙烯发泡板或岩棉层辅以12mm-18mm的装饰板做表面加固。保温层加隔音层综合厚度5厘米-6厘米。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内墙保温隔音系统,保温吸音层厚度约为5毫米-7毫米即可达到5厘米聚苯乙烯发泡板或岩棉层等效保温吸音效果,辅以新型集成墙板一般厚度为7毫米,综合施工厚度仅为1.2厘米-1.4厘米。极大的节省了室内空间。以室内内墙投影边长为200米的房屋为例,可节省套内使用面积0.8平米-1平米。
而聚氨酯发泡胶导热系数一般为0.022~0.033W/m*Κ之间。常备用于水箱保温、管道保温用途。氧化硅气凝胶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轻的固体材料和性能最好的保温材料,其孔径尺寸低于常压下空气分子平均自由程,因此在气凝胶空隙中空气分子近似静止,从而避免了空气的对流传热,而气凝胶极低的体积密度及纳米网格结构的弯曲路径也阻止了气态和固态热传导,趋于“无穷多”的空隙壁可以使热辐射降至最低。这三方面共同作用,几乎阻断了热传递的所有途径,使气凝胶达到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绝热效果,甚至远低于常温下空气0.023W/m.K的导热系数,可以达到0.013 W/m*Κ以下。
本发明通过采用高掺杂比例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混合物进一步提高保温吸音层的保温效果和吸音效果。同时通过聚氨酯发泡胶未与空气发生反应时的流体可塑性状态可充分填充在墙体与集成墙板间形成空间中,形成有机物树脂泡沫与气凝胶复合的保温吸音体系。解决了气凝胶粉体成型成本高,成型后形状与施工现场形状难以契合的问题。同时凭借气凝胶与聚氨酯发泡胶的优异的隔热吸音性能,可极大的减少保温吸音层施工厚度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率。
通过一种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内墙保温隔音系统,结合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极佳的保温隔热吸音优势,同时拥有了聚氨酯发泡胶可任意塑性的优点。拥有如下原理性优点:
1.与传统聚苯乙烯板或岩棉层比较,在同样保温吸音效果下,可大幅降低施工厚度,节省室内空间。
2.通过调整二氧化硅气凝胶粉末的粒径及层厚,可选择性的吸收特定波段的声音可有效杜绝室外交通噪音、电梯运行噪音、设备间运行噪音等特定噪音的侵扰。
3.聚氨酯发泡胶具备低毒性、低成本的优势可大幅降低气凝胶产品的应用成本。
因此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内墙保温隔音系统具备低价格、高性能、施工简单的优点具备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内墙保温吸音层施工层厚过厚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增强内墙保温吸音层的保温及吸音能力,引入气凝胶增强的聚氨酯发泡胶材料体系辅以新型集成墙板形成了一种气凝胶聚氨酯发泡胶内墙保温隔音系统。基于这种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广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广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32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土狼优化算法的企业级PaaS系统资源调度方法
- 下一篇:发光装置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