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长期住院伴发口腔感染、菌群失调患者的可内服中药含漱液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3357.0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葛兆霞;倪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K9/00;A61P1/02;A61P31/0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蒋厦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长期 住院 口腔 感染 失调 患者 内服 中药 含漱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长期住院伴发口腔感染、菌群失调患者的可内服中药含漱液,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红景天10‑20份,绞股蓝10‑20份,蒲公英25‑35份,薄荷10‑20份,儿茶4‑8份,黄柏4‑8份,红藤25‑35份,荷叶10‑20份,甘草4‑8份。本发明的中药含漱液能够抑菌、改善口腔菌群失衡、减轻口腔感染、安全无毒,并可内服可含漱且口感易于接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含漱液,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长期住院伴发口腔感染、菌群失调患者的可内服中药含漱液。
背景技术
长期住院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反复使用抗生素、自理能力严重退化、长期留置鼻胃管、昏迷等一系列综合性原因极易发生口腔菌群失调,导致病人出现口臭、口腔感染等表现,进而增加发生吸入性肺炎及院内感染的机率。
口腔感染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既包括细菌性感染也包括真菌性感染,其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牙髓炎、齿龈脓肿、咽颊炎、疱疹性咽喉炎、口腔念珠性口炎等症状。正常人口腔中的菌群是由大量微生物构成的一个稳定的微环境。口腔感染发生时,这样的稳态被打破,有害菌大量繁殖并抑制有益菌生长,导致口腔菌群失调。而且目前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得口腔感染耐药性呈持续上升趋势,临床中常用的口腔护理溶液如过氧化氢、碳酸氢钠、洗必泰、呋喃西林、醋酸、硼酸、甲硝唑等只能起到消灭部分有害菌的目的,不能起到扶持有益菌生长与繁殖的作用,口腔微环境仍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并且这些口腔护理溶液口感差,极易引起老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增加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抑菌扶菌、改善口腔菌群失衡、减轻口腔感染、安全无毒且口感易于接受的中药含漱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长期住院伴发口腔感染、菌群失调患者的可内服中药含漱液,以解决由于长期住院导致口腔感染治疗效果不显著、易反复、口腔菌群长期失调的问题。本发明治疗口腔感染的中药含漱液能够抑菌扶菌、有效改善口腔菌群失衡、减轻口腔感染、安全无毒、可内服可含漱且口感易于接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长期住院伴发口腔感染、菌群失调患者的可内服中药含漱液,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红景天10-20份,绞股蓝10-20份,蒲公英25-35份,薄荷10-20份,儿茶4-8份,黄柏4-8份,红藤25-35份,荷叶10-20份,甘草4-8份。
作为优选的方案,一种适用于长期住院伴发口腔感染、菌群失调患者的可内服中药含漱液,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红景天12份,绞股蓝15份,蒲公英20份,薄荷12份,儿茶4份,黄柏4份,红藤35份,荷叶18份,甘草6份。
作为优选的方案,一种适用于长期住院伴发口腔感染、菌群失调患者的可内服中药含漱液,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红景天20份,绞股蓝18份,蒲公英16份,薄荷20份,儿茶4份,黄柏4份,红藤25份,荷叶20份,甘草8份。
作为优选的方案,一种适用于长期住院伴发口腔感染、菌群失调患者的可内服中药含漱液,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红景天15份,绞股蓝15份,蒲公英30份,薄荷15份,儿茶6份,黄柏6份,红藤30份,荷叶15份,甘草6份。
本发明的中药含漱液用于含漱,抑菌、改善口腔菌群失衡、减轻口腔感染。
本发明的中药含漱液还可以内服。
本发明的中药含漱液还用于保健品。
本发明的中药含漱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景天、绞股蓝、蒲公英、薄荷、儿茶、黄柏、红藤(大血藤)、荷叶、甘草包裹于纱布中。
(2)将包裹有中药的纱布放入机器中加水代煎,将药液浓缩至2800ml,待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鼓楼医院,未经南京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3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