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3893.0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3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邵素霞;吴浩;代娟;李丽娟;吴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G01R31/387;G01R31/37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苗娟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失效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可解决现有的对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充分、全面的说明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的技术问题。通过记录电池失效前容量Q0和失效后容量Q1;把电池剪开,重新注入电解液后,抽真空再次封装,测试重注液电池容量Q2以及重注液后电池深度放电容量Q3;在充满惰性气体下拆解电池,通过原子吸收测试负极失效前、后锂含量分别为Wn0%和Wn1%;在充满惰性气体中组装成正极扣电,测试失效前、后正极稳定克容量分别为C0和C1;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影响因素容量。本发明能够清楚、直观地得到各个因素对锂离子电池失效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失效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对电池进行改善,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以及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或者储存过程中会出现一定概率的失效,包括极化增大、正负极材料损坏、电解液消耗、析锂、可脱嵌锂损失等,严重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对锂离子电池失效进行准确诊断快速找寻引起失效的主要因素,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和技术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有关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例如阻抗法、电压容量微分法、拆解分析法等较为单一。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已公开的失效分析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充分、全面的说明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可解决现有的对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充分、全面的说明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记录电池失效前容量Q0和失效后容量Q1,本发明中提到的失效前是指电池化成分容后;
(2)用陶瓷剪刀从电池一边剪开,重新注入电解液后,抽真空再次封装;充分静置后,测试重注液电池容量Q2以及重注液后电池深度放电容量Q3;
(3)在充满惰性气体的手套箱中拆解电池,取出负极,通过原子吸收测试负极失效前、后锂含量分别为Wn0%和Wn1%;
(4)在充满惰性气体的手套箱中组装成正极扣电,测试失效前、后正极稳定克容量分别为C0和C1;
(5)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各个因素影响容量。
进一步的,Q0、Q1、Q2测试工步为:以1C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停止,静置1h以上,再转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停止,静置1h以上,再以1C倍率将电池放电至规定下限电压停止,静置1h以上,循环3周,三周的平均值即为Q0、Q1、Q2。
进一步的,步骤(2)中重新注液前需将电池以0.04C倍率放电至空电。
进一步的,步骤(2)中深度放电容量测试工步:以1C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停止,静置1h以上,再转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停止,静置1h以上,再以1C倍率将电池放电至规定下限电压停止,静置1h以上,再0.1C恒流放电至至下限电压,接着0.01C恒流放电至下限电压,0.01C恒流放电循环3次,1C、0.1C、0.01C放电的总和记为Q3。
进一步的,步骤(3)中拆解前将电池以0.04C倍率放电至空电:
进一步的,步骤(4)正极克容量测试工步:以0.1C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停止,静置10min以上,再转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停止,静置10min以上,再以0.1C倍率将电池放电至规定下限电压停止,静置1h以上,循环5周,正极稳定克容量取后四周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3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