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脉瘤介入手术微导管塑形辅助支具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4954.5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0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卢伟;杨超;杜鹏;游丝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上海市虹口区水***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瘤 介入 手术 导管 辅助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动脉瘤介入手术微导管塑形辅助支具,包括手持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模板的模板机构(1)和用于固定微导管的定型机构(2),所述模板机构(1)设置在所述手持机构(3)前端,所述模板机构(1)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条(5),所述定型机构(2)设置在所述模板机构(1)下端,所述定型机构(2)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条(6),所述第一固定条(5)和所述第二固定条(6)之间有连接机构(4);
所述模板机构(1)包括第一胶条(11)、模板插孔(12),所述第一胶条(11)上设置有所述模板插孔(12);
所述定型机构(2)包括第二胶条(21)、微导管插孔(22)、透气孔(23)、固定气囊(24),所述第二胶条(21)上设置有所述微导管插孔(22),所述微导管插孔(22)外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气囊(24),所述固定气囊(24)前后两侧设置有所述透气孔(23);
所述手持机构(3)包括挡边(31)、防滑套(32)、安装壳(33)、气泵(34),所述挡边(31)后端设置有所述防滑套(32),所述防滑套(32)内侧设置有所述安装壳(33),所述安装壳(33)内部设置有所述气泵(34),所述气泵(34)后端设置有电磁阀(35),所述挡边(31)上设置有控制按钮(36);
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永磁铁(41)、电磁铁(42),所述永磁铁(4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条(5),所述电磁铁(4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瘤介入手术微导管塑形辅助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条(5)、所述模板插孔(12)和所述第一胶条(11)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瘤介入手术微导管塑形辅助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插孔(22)、所述透气孔(23)和所述第二胶条(21)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气囊(24)通过胶粘连接所述第二胶条(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瘤介入手术微导管塑形辅助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33)通过胶粘连接所述防滑套(32)、所述挡边(31),所述控制按钮(36)镶嵌于所述挡边(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瘤介入手术微导管塑形辅助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34)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安装壳(33),所述电磁阀(3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气泵(34)。
6.一种动脉瘤介入手术微导管塑形辅助支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先通过医疗器械确定动脉瘤的形状位置以及需要治疗的动脉部位形状,通过3D打印将动脉形状打印出,通过计算和会产生折弯的角度,制作合适的动脉模型,从而适应后期微导管的成形;
b、将模板机构(1)取下,将打印出的动脉模型通过模板插孔(12)插到柔性的第一胶条(11)内部,使第一胶条(11)塑形成型和合适的动脉模型一样的形状;
c、先将微导管内部插入钢丝,通过微导管插孔(22)一端的开口,将微导管插进柔性的第二胶条(21)内部,然后通过第二胶条(21)平面端对应第一胶条(11)平面端,同时开启电磁铁(42),或者使用胶水涂覆在两平面上,此时根据第一胶条(11)形状,第二胶条(21)和内部的微导管以及钢丝,通过贴合力开始进行塑形,将第二胶条(21)被第一胶条(11)塑形后,开启气泵(34),固定气囊(24)呈点状固定方式,间隔的固定微导管,使第二胶条(21)和微导管紧紧贴合,提高塑形效果;
d、此时将手持防滑套(32),将安装好的第一胶条(11)和第二胶条(21) 以及内部的微导管利用热蒸汽熏蒸,因为第二胶条(21)上设置有透气孔(23),且透气孔(23)密布第二胶条(21),故而能够有效熏蒸,在熏蒸后,微导管具有一定的塑性,此时断开电磁铁(42)或者因为胶水收到足够时间的热度后脱胶,迅速取下第二胶条(21),将第二胶条侵入到冷水中,此时微导管收到降温,开始发生后期塑形,继而到达最终塑形的目的;
e、然后将固定气囊(24)内部的气体放掉,将塑形后的微导管从微导管插孔(22)内部缓慢抽出,即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49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透气防红屁股的纸尿裤
- 下一篇:一种养殖粪便高效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