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极电穿孔消融针及采用其的电穿孔消融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5210.5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星;戴春喜;鲁文;郑磊;代志强;崔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诺微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极 穿孔 消融 采用 设备 | ||
一种多极电穿孔消融电极针及采用其的电穿孔消融设备。所述多极电穿孔消融针包括一针杆,所述针杆上设置有至少2个的金属电极;其中,各金属电极之间能够设置成彼此电绝缘;以及每一个所述金属电极均具有一端与高压输出设备连接的电极连接导线,能够任意独立地被设置为正极或负极,且所述多极电穿孔消融针能够在所述任意两个金属电极之间进行高压放电的电穿孔消融。本发明的电穿孔消融针可以减少插入损伤,不用移动电极针深度的情况下对针杆任意位置的病灶进行消融,减少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穿孔消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极电穿孔消融电极针及采用其的电穿孔消融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处理接近人体大血管、重要神经组织、支气管、大胆管、胃肠壁以及输尿管等有重要结构需要保留的病变时,射频、微波和冷冻消融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进行,热消融或冷消融会造成重要组织的蛋白质变性使重要组织细胞坏死。电穿孔消融是一项新的肿瘤消融技术,其采用高电压短脉冲放电引起细胞膜发生纳米级穿孔,导致细胞凋亡,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分子消融”。从医学临床反馈的经验看,它是一种非产热消融技术,该技术具有消融区界限清晰,能保留被消融区的神经、大血管、输尿管、支气管、大胆管、胃肠壁等重要组织结构,不受血流的热或冷吸除影响,消融时间短等优点。此技术弥补了射频、微波、冷冻消融的技术不足。
电穿孔消融手术时往往是成对使用的消融针同时插入病变组织,即需要至少两根消融针,一根消融针作为正极,另外一根消融针作为负极,通过正负极之间产生的高压电能对病变进行电穿孔消融。然而临床中有的肿瘤微小,有的肿瘤处于大血管、胃肠壁等极复杂器官附近,有的肿瘤周围神经组织错综交织,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多根电极针,当多根电极针被置入时不能有效的保护良性组织和重要器官不被误消融。临床使用中需要一种体积小巧、占用空间少、穿刺时对组织器官损伤少的消融针,此消融针可对微小的、所处位置复杂的病灶进行消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极电穿孔消融针及采用其的电穿孔消融设备,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极电穿孔消融电极针,包括一针杆,所述针杆上设置有至少2个的金属电极;
其中,各金属电极之间能够设置成彼此电绝缘;以及
每一个所述金属电极均具有一端与高压输出设备连接的电极连接导线,能够任意独立地被设置为正极或负极,且所述多极电穿孔消融针能够在所述任意两个金属电极之间进行高压放电的电穿孔消融。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穿孔消融设备,所述电穿孔消融设备采用如上所述的多极电穿孔消融针。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多极电穿孔消融针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之一:
1、本发明的电穿孔消融针在对病灶进行消融时仅需要插入一根针,而现有技术的电穿孔消融手术时要插入两根、三根、四根、五根、六根等甚至更多根消融针;更少的插入针数量带来更少的插入损伤,可以减少对病灶周边的良性组织的连带损伤;
2、本发明的单针多电极的电穿孔消融针可穿入病灶组织内部对病灶进行消融,即从中心向周边的辐射状消融,对于微小的肿瘤可实现有效消融,对病灶可实现均匀彻底消融;对于置入通道狭窄、病灶周围神经系统复杂的临床案例可实现顺利置入消融针;
3、本发明的电穿孔消融针一根针杆上设置有多个电极,可任意设置正负极,实现消融长度、消融深度的自由选择,即在不重复置入电穿孔消融针的情况下,通过逐渐多次接通不同的电极放电,形成对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病灶进行消融,减少了手术的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诺微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经赛诺微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5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