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次氯酸钠在牙周炎模型小鼠上颌骨分离及漂白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5484.4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陆海霞;马晓欣;王用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0;G01N1/34;G01N33/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次氯酸 牙周炎 模型 小鼠 颌骨 分离 漂白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次氯酸钠在牙周炎模型小鼠上颌骨分离及漂白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将颌骨放入次氯酸钠浸泡后用亚甲蓝进行染色的步骤。本发明中采用次氯酸钠提高颌骨附着残余组织消化效率,同时还起到漂白作用,使颌骨与牙齿边界显示更清楚便于测量牙周附着散失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周炎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次氯酸钠在牙周炎模型小鼠上颌骨分离及漂白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一种牙齿支持软硬组织的破坏性炎症疾病,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55-64岁和65-75岁年龄组的牙周健康率仅分别为9.1%、5.0%和9.3%。因此,探究牙周炎相关机制的基础实验十分必要。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评判是牙周附着散失。牙周附着散失值是通过测量釉牙骨质界(CEJ)到牙槽骨嵴(ABC)的距离从而了解牙槽骨吸收程度。
现有技术是直接用镊子机械去除颌骨的软组织或者使用双氧水进行过夜漂白,存在效率低下而且颌骨软组织去除不净等问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次氯酸钠在牙周炎模型小鼠上颌骨分离及漂白中的应用,以解决效率低下和颌骨软组织去除不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次氯酸钠在牙周炎模型小鼠上颌骨分离及漂白中的应用,次氯酸钠提高了颌骨附着残余组织的消化效率,同时起到漂白作用,使颌骨与牙齿边界显示更清楚便于测量牙周附着散失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次氯酸钠在牙周炎模型小鼠上颌骨分离及漂白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次氯酸钠的浓度为2-7%。
进一步,所述次氯酸钠的浓度为3%。
进一步,所述应用包括:将颌骨放入次氯酸钠浸泡后用亚甲蓝进行染色的步骤。
进一步,在所述染色的步骤前,还包括:将牙周炎模型小鼠的颌骨解剖并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缓冲液)浸泡的步骤。
进一步,在所述染色的步骤前或缓冲液浸泡步骤后,还包括:在显微镜下剥离颌骨附着牙周组织的步骤。
进一步,所述次氯酸钠浸泡时间为20-50分钟。
进一步,所述缓冲液浸泡步骤可以为加热煮沸2-3分钟。加热后的颌骨表面的组织更加易于剥离。
进一步,所述亚甲蓝的浓度为1%。
本发明中,所述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浸泡时间越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次氯酸钠浓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次氯酸钠提高颌骨附着残余组织消化效率,同时还起到漂白作用,使颌骨与牙齿边界显示更清楚便于测量牙周附着散失值。
3%次氯酸钠可将颌骨附着残余组织消化,颌骨与牙齿边界显示更清楚,其次,次氯酸钠具有漂白作用,颌骨表面为多孔结构,经过次氯酸钠漂白后更易着色,其次牙釉质表面光滑,不轻易被亚甲蓝着色,牙齿与牙槽骨区分明显,便于后期测量釉牙骨质界(CEJ)到牙槽骨嵴(ABC)的距离从而了解牙槽骨吸收程度。
本发明中的次氯酸钠来源广,价格实惠,溶解效率高于双氧水,提高实验效率,同时起到漂白作用,使颌骨更易着色而且成色漂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54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