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5658.7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3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增;柏威廉;孙守理;黄敏;蔡璐童;陈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38 | 分类号: | B01J23/38;B01J37/02;B01J37/03;B01D53/86;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贵金属 催化剂 负载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成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将贵金属溶液按照氧化铝或稀土容积的1.2‑2.0倍缓慢加入到粉体上直接搅拌混合成浆,并使浆料pH值在7.0‑9.0;b、加入其它助剂,继续添加无机或有机碱调节pH值在7.0‑9.0;c、随后加入碱性粘结剂,最终的浆料pH值在7.0‑9.0;d、将浆料烘干。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成型方法,其采用过量浸渍法进行负载,工艺过程中不会造成扬尘和贵金属损耗,同时整个工艺过程保持碱性浆料体系,可使贵金属沉淀析出锚定,避免了贵金属的迁移现象,使得贵金属分散更均匀,催化活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尾气净化和工业VOC废气净化过程中,都会用到一种净化载体,该载体中涂覆有贵金属催化剂。在使用中,利用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使有害气体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转化为无害气体,从而达到气体净化的目的。
经试验表明,贵金属催化剂的不同负载技术对催化剂表面组成、表面结构、催化活性和高温抗烧结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此,现有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方法一般选择等容浸渍法,该负载方法有以下三种工艺:
工艺1、将贵金属溶液按照氧化铝或稀土的容积等体积负载到粉体上,然后烘干烧结,再加其他助剂及粘结剂,成酸性浆料。在此,贵金属溶液负载到粉体后获得的物质状态依然是带有酸性的粉体,不仅负载过程存在粉体扬尘损耗,且贵金属离子在酸性体系中处于游离状态,加上烘干烧结工艺过程复杂,烘干过程贵金属仍有迁移,最终使得贵金属负载不均匀,且易造成贵金属聚集,贵金属的分散度差。
工艺2、将贵金属溶液按照氧化铝或稀土的容积等体积负载到粉体上,而后直接加其他助剂及粘结剂成酸性浆料,最后将浆料烘干。以上工艺过程中,贵金属溶液负载到粉体后获得的物质依然是带有酸性粉体,负载过程同样存在粉体扬尘损耗,且酸性浆料体系中贵金属离子处于游离状态,在浆料烘干过程中贵金属仍存在迁移现象,使得贵金属负载不均匀且易造成贵金属聚集,贵金属的分散度差。
工艺3、将氧化铝、稀土以及助剂和粘结剂先成酸性浆料,之后加入贵金属溶液,最后进行烘干操作。以上工艺过程无负载粉体扬尘损耗,但最终依然是酸性浆料体系,其中的贵金属离子处于游离状态,在浆料烘干过程中仍存在明显迁移现象,使得贵金属负载不均匀且易造成贵金属聚集,贵金属的分散度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成型方法,其采用过量浸渍法进行负载,工艺过程中不会造成扬尘和贵金属损耗,同时整个工艺过程保持碱性浆料体系,可使贵金属沉淀析出锚定,避免了贵金属的迁移现象,使得贵金属分散更均匀,催化活性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将贵金属溶液按照氧化铝或稀土容积的1.2-2.0倍缓慢加入到粉体上直接搅拌混合成浆,随后加入无机或者有机碱,使得浆料pH值在7.0-9.0;
b、加入其它助剂,继续添加无机或有机碱调节pH值在7.0-9.0;
c、随后加入碱性粘结剂,最终的浆料pH值在7.0-9.0;
d、将浆料烘干。
本发明方法采用过量浸渍法进行负载,其将贵金属溶液按照氧化铝或稀土容积的1.2-2.0倍缓慢加入到粉体上,经搅拌混合获得浆料,其相比现有等溶浸渍法获得的粉体,负载过程中不会造成扬尘和贵金属的损耗。
此外,本发明a、b、c三个步骤中的浆料均保持pH值在7.0-9.0,即始终维持在碱性浆料体系中,其可使贵金属离子与OH根结合而沉淀析出锚定,避免烘干过程中贵金属发生迁移现象,可使贵金属分散更均匀,催化活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5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