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流温升引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5771.5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7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郑铁刚;孙双科;汪星;柳海涛;戴会超;戎贵文;李广宁;乔明秋;孟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3 | 代理人: | 李文颖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流 温升引鱼 装置 | ||
1.一种水流温升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温升引鱼装置包括:
设置于鱼道(F)的邻近鱼道口(Fi)的鱼道侧壁(Fw)处的供热系统,和设置于河道(R)的邻近所述鱼道口(Fi)的河道侧壁(Rw)处的加热系统(1000),以及
智能温控系统(200),所述智能温控系统(200)包括位于所述鱼道(F)的对应于所述供热系统处的温度传感器(201F)和位于所述河道(R)的对应于所述加热系统(1000)处的温度传感器(201R)以及所述河道(R)的对应于未加热位置处的温度传感器(201N),所述智能温控系统(200)分别感测所述鱼道(F)中和所述河道(R)中升高后的温度以及所述河道(R)中未升高的温度,从而根据温升条件控制所述供热系统和所述加热系统(1000)的操作,
所述供热系统包括:注水管(110)和从鱼道口(Fi)沿着鱼道侧壁(Fw)沿程设置的多个注水支管(111),每个注水支管(111)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注水管(110)且另一端延伸超过所述鱼道侧壁(Fw)至鱼道(F)水流中,各自水平支承于每个注水支管(111)上的多个类齿轮注水腔体(120),所述类齿轮注水腔体(120)包括圆柱形齿状外壁(121)、邻近所述鱼道侧壁(Fw)的后壁(122)、远离所述鱼道侧壁(Fw)的前壁(123)和平行于所述齿状外壁(121)并居中设置的圆柱形支承部(124),所述后壁(122)的对应于所述圆柱形支承部(124)的位置设置有注水支管孔(125),所述前壁(123)的偏心位置处设置有注水孔(126),所述支承部(124)的厚度(d)小于所述齿状外壁(121)的厚度(D),所述注水支管(111)穿过所述注水支管孔(125)沿着所述支承部(124)延伸至所述类齿轮注水腔体(120)内部,所述多个类齿轮注水腔体(120)的齿部与一个链条(130)啮合以由所述链条(130)传动;
所述加热系统(1000)包括:平行于河道水流方向(dR)且邻近所述河道侧壁(Rw)设置的多级加热室(1100),所述多级加热室(1100)依次相连,加热线圈(1110)设置在每个加热室(1100)的底部;和通过过流室(1200)与多级加热室(1100)相连的出水管(1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温升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齿轮注水腔体(120)与所述一个链条(130)构成一组,初始状态下,所述多个类齿轮注水腔体(120)中的每个上的注水孔(126)不都在同一竖直高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流温升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齿轮注水腔体(120)的数量为五个,其中五个类齿轮注水腔体(120)中邻近所述鱼道口(Fi)的类齿轮注水腔体(120)设为主动轮,其余四个类齿轮注水腔体(120)设为从动轮,初始状态下,从作为主动轮的类齿轮注水腔体(120)开始,五个类齿轮注水腔体(120)上的注水孔(126)分别与竖直方向成0°、90°、180°、270°和3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温升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类齿轮注水腔体(120)的高度为所述鱼道(F)的水深的2/3,所述支承部(124)的内径等于所述注水支管(111)的外径,所述注水孔(126)的直径等于所述注水支管(111)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温升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系统(10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多级加热室(1100)上游的流控闸(1400);
所述多级加热室(1100)包括:一级加热室(1100a)、二级加热室(1100b)和三级加热室(1100c);并且所述流控闸(1400)位于所述一级加热室(1100a)的进口,所述一级加热室(1100a)、所述二级加热室(1100b)、所述三级加热室(1100c)沿河道水流方向(dR)依次相连布置并且深度依次变小,并且所述一级加热室(1100a)、所述二级加热室(1100b)、所述三级加热室(1100c)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加热线圈(1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温升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300)与所述河道侧壁(Rw)成一锐角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温升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流室(1200)两端宽度不一样,较宽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多级加热室(1100),较窄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出水管(1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57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