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功率预测数据的风电场实时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5801.2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2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8 | 分类号: | H02J3/48;H02J3/38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林鹏 |
地址: | 751900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功率 预测 数据 电场 实时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风功率预测数据的风电场实时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数据获取、建立调度指标和优化控制方法。本发明将风电场的风机排布、风机间的尾流、湍流数据也作为影响风机有功出力的因素进行计算,根据功率预测系统的数据得到不同风向、风速时整场风机的实时最优出力调度,保证风电场发电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风功率预测数据的风电场实时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凸显,风力发电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十年来不断增长,并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截至2016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已达10万余台,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9亿千瓦。根据我国风电“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
虽然风电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但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弃风限电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彻底解决风电消纳问题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然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可利用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的68%,主要集中在粤、桂、皖、湘、鄂、赣、川、滇、黔等地,接近电网负荷的受端地区,不存在远距离送电问题。因此,开发南方低风速、复杂地形风电场已经成为未来几年国内风电发展的主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基于风功率预测数据的风电场实时调度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风功率预测数据的风电场实时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数据获取、建立调度指标和优化控制方法。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获取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根据风电场超短期功率预测系统数据,获取风电场超短期内的风向数据;
(2)根据风电场超短期功率预测系统数据,获取风电场在超短期内的在并网点输出功率PFmax;
(3)根据AGC系统获取风电场在并网点可输出的最大有功功率目标值Pmax;
(4)根据风电场中央监控系统获取风电场风机数量N、风机当前有功功率PI;
(5)故障预警系统获取风电场在未来可运行的风机数量NI;
(6)确定定风电场拓扑模型,内容包含风机点位信息、线路类型、线路连接、线路型号、线路长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建立调度指标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风机功率控制系数XI:
风机功率控制系数为机组当前出力与功率预测系统超短期预测出力单机平均值的差值,差值越大,则说明该机组被控优先级越高,公式表达式为:
(2)风机环境系数YI:
风机环境系数为风机在不同机位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风机获取风能的大小,及对周围机组所产生的的尾流、湍流影响,YI=f(NI);
为方便计算,将Y1按照平均数方差法进行归一化计算,
式中,Ymean为样本数据集中的均值;Yvar为样本数据集中的方差;
(3)风机线路系数Z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5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