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6822.6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武田高司;深濑章夫;立木洋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块 以及 显示装置 | ||
提供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容易进行显示面板之间的对位且小型化。本发明的显示模块具有显示模块主体和壳体。显示模块主体具有第1显示元件、第2显示元件以及棱镜。壳体具有对第1显示元件进行保持的第1框架和对第2显示元件进行保持的第2框架。第1框架具有第1板部、第2板部以及第3板部,第2框架具有第4板部、第5板部以及第6板部,第1框架和第2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安装部。在棱镜位于第1板部与第2板部之间,第3板部与第1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第1面对置的状态下,第1框架保持第1显示元件,第2框架以棱镜位于第4板部与第5板部之间,第6板部与第2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第2面对置的状态,保持第2显示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像头戴式显示器或平视显示器那样,提供向观察者的眼前的空间投影虚像而使观察者目视确认该虚像的方式的显示装置。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头戴式显示器,该头戴式显示器具有:影像元件,其由液晶面板构成;外壳,其收纳影像元件;投射光学系统,其投射来自影像元件的光;镜筒,其收纳投射光学系统;以及导光装置,其将来自投射光学系统的光引导至观察者的眼睛。在该头戴式显示器中,通过将收纳有影像元件的外壳固定于镜筒,使影像元件与投射光学系统对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6201号公报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1个影像元件固定于镜筒的构造。与此相对,例如在投影仪的领域中,以往公知有具有多个显示面板和颜色合成元件的显示模块,该多个显示面板分别射出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该颜色合成元件对从多个显示面板射出的多个色光进行合成。
在这种显示模块中,为了确保显示质量,多个显示面板彼此的精密对位是很重要的。另外,在将这种显示模块应用于头戴式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有限尺寸的框体中收纳显示模块的必要性变高,要求具有紧凑的结构。但是,目前,没有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多个显示面板彼此的对位并且具有紧凑的结构的显示模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显示模块,其具有显示模块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主体的壳体,所述显示模块主体具有:第1显示元件;第2显示元件;以及棱镜,其对从所述第1显示元件射出的第1光和从所述第2显示元件射出的第2光进行合成,所述壳体具有:第1框架,其以使所述第1显示元件与所述棱镜的第1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1显示元件;以及第2框架,其以使所述第2显示元件与所述棱镜的第2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2显示元件,所述第1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板部和第2板部、以及将所述第1板部与所述第2板部连结的第3板部,所述第2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4板部和第5板部、以及将所述第4板部与所述第5板部连结的第6板部,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将所述显示模块主体安装于支承部件的安装部,所述第1框架以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1板部与所述第2板部之间,所述第3板部与所述第1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1显示元件,所述第2框架以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4板部与所述第5板部之间,所述第6板部与所述第2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2显示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构成为包含金属材料,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1显示元件热连接,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2显示元件热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在所述第1框架的所述第1板部和所述第2板部上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通过与所述棱镜的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所述第1显示元件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2框架的所述第4板部和所述第5板部上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通过与所述棱镜的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所述第2显示元件与所述第2面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6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