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7316.9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8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波;赖彬强;秦海峰;董毫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盛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53/86;B01D53/44;B01D50/0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51625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废气 净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其包括预处理装置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形成第二废气;第二废气为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吸附装置对第二废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形成净化气体后排出;催化燃烧装置产生热气,并通过脱附装置进入到吸附饱后的吸附装置进行脱附,形成脱附废气;吸脱装置吸出脱附废气,并传递至催化燃烧装置进行催化燃烧产生热气。本申请先通过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使得第一废气变成大风量、低浓度的第二废气,以便于对第二废气进行充分的吸附净化后排出,而后再进行脱附‑催化燃烧工序,进而形成预处理、吸附、脱附‑催化燃烧三个过程的有效结合,提升了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及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气在诸多产品或行业的制造生产中均有产生,例如,家具、电子元件、电池或电瓶、实验室排风、冶金、化工、医药、涂装车间、食品及酿造等。为了避免污染在制造生产中一般主要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和催化燃烧法两种方式处理有机废气。其中,活性碳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自身的吸附孔隙对有机废气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适合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但活性炭在吸附剂饱和后,就要作为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会增加企业成本且还会影响生产效率。催化燃烧法是指有机废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无焰燃烧生成无毒无害二氧化碳和水,但催化燃烧法不适合用于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因为需加入大量燃料助燃,从而增加了处理费用,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有将活性碳吸附法和催化燃烧法两者相互结合的净化处理方式,但是其结合处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包括:
预处理装置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使得第一废气形成第二废气;第二废气为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
吸附装置对第二废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形成净化气体;净化气体通过排风装置排出;
催化燃烧装置产生热气,并通过脱附装置进入到吸附饱后的吸附装置进行脱附,形成脱附废气;
吸脱装置吸出脱附废气,并传递至催化燃烧装置进行催化燃烧产生热气。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预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净化机构以及干式过滤机构,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包括:
喷淋净化机构对第一废气进行喷淋净化;
干式过滤机构对喷淋净化后的第一废气进行干燥过滤。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吸附机构;多个吸附机构分别间隔循环进行吸附净化处理以及脱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多个吸附机构分别间隔循环进行吸附净化处理以及脱附,包括:
多个吸附机构中的部分吸附机构进行吸附净化处理;
部分吸附机构吸附饱和后,其余部分吸附机构进行吸附净化处理;
对部分吸附机构进行脱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催化燃烧装置催化燃烧产生的热气通过内部热交换的方式对吸脱装置传递过来的脱附废气进行内部加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连通装置分别与吸脱装置以及脱附装置连通;催化燃烧装置产生的热气依次通过脱附装置、第二连通装置以及吸脱装置,对进入化催燃烧装置前的脱附废气进行外部加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连通装置分别与排风装置以及脱附装置连通;催化燃烧装置产生的多余气体依次通过脱附装置、第一连通装置以及排风装置排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补冷风装置与脱附装置连通,形成脱附废气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盛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盛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